他眼角余光瞥见,老王叔像被抽了主心骨,失魂落魄地靠在灶台边。
那双浑浊的三角眼,死死盯着空空如也的锅底,嘴唇哆嗦着。
“这咋做的……”
老头儿的声音,跟蚊子哼哼似的,带着哭腔。
“小同志,能不能,教教我?”
刚才还拿鼻孔看人的老厨子,此刻的姿态,卑微到了尘埃里。
……
一碗蛋花汤,李潇在红星生产队一战成名。
小英雄这个称号后面,又多了一个更响亮的李厨神。
张建军特批,伤员的伙食由李潇单开小灶。
鸡蛋细粮,队里那点可怜的存货,敞开了让他用。
这下,老王叔彻底没脾气了。
手艺不如人,不服不行。
中午,李潇用鸡蛋和红薯粉,蒸了一碗鸡蛋糕。
嫩得跟豆腐似的,入口即化。
他刚端着空碗从伤员屋里出来,就看见林晚秋站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
像是在等他。
姑娘换了件干净的蓝布上衣,两条麻花辫油光水滑。
皮肤白得在阳光下晃眼。
在这片灰扑扑的黄土地上,她一个人就是一道风景。
手里,还捏着个小布包。
“有事?”
李潇走过去,主动开口。
林晚秋抬眼,那双黑白分明的眸子直直地看着他。
“找你,谈个合作。”
“合作?”
李潇眉梢一挑,有点意思。
“对。”
林晚秋点头,语速不快,但字字清晰。
“你有手艺,我缺个厨子。”
“我有些东西,你应该用得上。”
她警惕地扫了眼四周,压低声音。
“五斤白面,二斤红糖,一小罐猪油。”
李潇的瞳孔,不易察觉地缩了一下。
好家伙。
在这饿死鬼遍地的年代,这三样东西,简直是空投下来的三级甲加三级头。
尤其是白面,精贵玩意儿。
这姑娘,背景不简单啊。
他不动声色。
“你家里人,还真是下了血本。”
“我爸是大学教授。”
林晚秋的语气很平淡,像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这些东西在我手里,是烫手山芋,在你手里,是改变局面的资本。”
李潇心里一动。
这姑娘,脑子转得比缝纫机都快。
他看着她,没急着答应。
“条件?”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何况是这种硬通货。
林晚秋嘴角勾起一抹浅笑,她欣赏李潇的直接。
“我的条件,你做的饭,得分我一份。”
“我不想吃猪食,也不想啃窝头。”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李潇那双干净修长的手上。
补上了一句。
“你的手,是颠勺的,不是用来和泥的。”
这话,精准地戳中了李潇的内心。
穿越至今,旁人只看到他的英雄事迹,他的神奇厨艺。
只有这个姑娘,看穿了他这双手背后的本质。
这感觉,有点像找到组织了?
“你就不怕我黑了你的货,不认账?”
李潇半开玩笑地试探。
“你不会。”
林晚秋的回答,斩钉截铁。
“一个肯拉紧急制动阀救一车人的人,人品差不到哪去。”
她话锋一转,眼神锐利得像能看穿人心。
“而且,你的野心,不止是这个病号灶。”
“你想端了老王叔的锅,对不对?”
李潇心中巨震。
我操,这姑娘是开了读心术挂吗?
“你这脑子,放后世绝对是玩资本的高手。”
李潇由衷地感叹。
“什么后世?”
林晚秋一愣。
“没什么。”
李潇岔开话题,“成交。”
“从今天起,我们是盟友。”
“合作愉快。”
林晚秋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诚的笑意。
她把手里的布包递过来。
“东西都在里面,收好,别露白。”
李潇接过,沉甸甸的。
这分量,是信任。
林晚秋转身欲走,又回头补了一句。
“老王叔那边,你想好怎么拿下了吗?”
“慢慢来。”李潇说,“急不得。”
“嗯,你心里有数就好。”林晚秋点点头,转身离开,走到一半,突然回头笑着说道:
“李厨神,我等你做的饭!”
夜里。
李潇躺在冰冷的土炕上,摸着布包里白面细腻的触感,感受着那罐猪油沉甸甸的分量。
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有了这批启动资金,他脑子里那上百个,需要精细原料才能实现的菜谱,终于有了施展的可能。
而林晚秋这个盟友的出现,也让他在这陌生的时代里,第一次感觉到了伙伴的存在。
【检测到优质食材获取,建议宿主尽快制作高品质菜肴,获取美食点和声望值!】
【当前可制作菜品:白面馒头、红糖发糕、猪油拌面等十三种美食!】
李潇看着系统界面上的谱选项,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是时候,让这个时代见识一下真正的美食了。
……
伤员们在李潇的精心调理下,身体一天比一天硬朗。
几天后,他们已经能下地走路,被送回了知青点。
李潇的特供厨师身份,也随之结束。
他又变回了食堂里那个默默烧火择菜的小帮工。
巨大的落差感,瞬间席卷了整个知青点。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尝过李潇手艺的人,哪里还咽得下老王叔那万年不变的酸味糊糊?
“李潇哥,求求你再给我们做点好吃的吧。”
一个叫李建华的男知青凑过来,眼巴巴地看着他。
“那糊糊我真的吃不下了,一闻就想吐。”
王大牛也跟着附和:“就是啊,哪怕是窝头,你做的都比食堂的香一百倍!”
李潇只是淡淡一笑,没有回应。
他知道,时机差不多了。
这几天,他故意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
该烧火烧火,该择菜择菜,该挑水挑水。
但暗地里,他的眼睛就像摄像头一样,记录着食堂运作的每一个细节。
从老王叔浪费食材的方式,到火候控制的失误,再到食材处理的粗暴手法——每一个环节都有改进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他清楚地感受到了社员们情绪的变化。
起初,大家只是私下抱怨几句。
但随着时间推移,抱怨声越来越大,甚至有人开始公开质疑老王叔的厨艺。
“这糊糊一天比一天难吃,跟刷锅水一样。”
“昨天那锅底都糊了,还让我们吃,这不是折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