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文学
一个绿色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离开纽约前,林砚收到了张院士发来的消息 —— 国内文物保护部门已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初步沟通,对方同意让他参与明代丝绸文书的修复评估,但对文物回归仍持保留态度。带着这份期待与挑战,林砚登上了飞往伦敦的航班,背包里除了灵韵修复工具,还特意带上了一块宋代丝绸残片 —— 这是他从 “翰墨斋” 藏品中挑选的,与明代丝绸文书同属 “丝路织锦灵韵” 体系,或许能在修复中起到共鸣辅助作用。

伦敦的天气带着典型的阴雨连绵,大英博物馆东方文物部的负责人汉森在博物馆门口等候。“林先生,欢迎来到伦敦。” 汉森的语气带着几分疏离,与纽约布朗的热情截然不同,“丝绸文书藏于恒温恒湿的特种库房,多年来因丝线老化、色彩褪变,一直未对外展出,希望您的评估能给我们带来新的修复思路。”

【叮!触发主线任务:完成明代丝绸文书的修复评估与修复,激活 “织锦灵韵”,推动大英博物馆认可文物回归的文化价值。任务奖励:积分 1800,“织锦灵韵修复” 专属技能,解锁 “跨国文脉共识” 权限(可联合国际机构推动流失文物回归)。】

进入特种库房后,林砚终于见到了明代丝绸文书 —— 它被装裱在特制的无酸卡纸中,长约一米,宽约六十厘米,上面用金线和彩线织出明代的丝路贸易路线图,只是大部分金线已失去光泽,彩线也褪成了淡灰色,灵韵感知显示,文书的 “织锦灵韵” 如同风中残烛,丝线间的灵韵连接已断裂大半。

“丝绸文书的丝线是明代特有的‘云锦丝’,含有真丝与金属线的混合成分,普通的针线修复会破坏丝线原有的组织结构。” 林砚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丝线的磨损处,“而且织锦灵韵依附于丝线的交织结构,一旦结构断裂,灵韵就会持续流失,必须先修复丝线结构,再重新连接灵韵。”

汉森在一旁拿出厚厚的评估报告:“我们之前请过意大利和日本的丝绸修复专家,他们都认为只能进行简单的加固,无法恢复原有色彩和图案。林先生,您真的有把握修复吗?”

林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出带来的宋代丝绸残片,将其放在丝绸文书旁。他调动灵韵感知,指尖泛起淡青色的灵韵,轻轻触碰两片丝绸 —— 奇迹发生了!宋代丝绸残片上的灵韵缓缓流动,与明代丝绸文书的残灵韵相互呼应,文书上原本暗淡的金线竟微微泛起光泽,断裂的灵韵连接有了微弱的复苏迹象。

“这就是‘织锦灵韵’的共鸣效应。” 林砚看向震惊的汉森,“不同时代的丝路织锦,灵韵本质相通,通过共鸣不仅能唤醒沉睡的灵韵,还能辅助修复丝线结构。我需要一周时间,准备特制的修复丝线和灵韵药剂。”

接下来的一周,林砚在大英博物馆提供的临时修复室里忙碌。他先用蒸馏水调配 “灵韵滋养剂”,将其轻轻喷洒在丝绸文书表面,通过灵韵感知引导药剂渗入丝线内部,软化老化的丝线;再用从国内带来的天然染料,调配出与明代彩线相近的颜色,染制新的 “云锦丝” 替代品 —— 这些染料是他根据《修复要略》中的古方制作的,含有天然的灵韵成分,能与原有丝线的灵韵相融。

修复到第三天时,意外突然发生 —— 库房的恒温系统出现故障,温度骤降了五度,丝绸文书表面的丝线突然收缩,原本即将修复的一处金线连接处再次断裂!林砚心中一紧,立刻调动 “织锦灵韵紧急加固” 技能(系统临时解锁的应急技能),将宋代丝绸残片的灵韵注入文书,用灵韵形成临时的支撑屏障,阻止丝线进一步收缩。

【叮!成功应对修复危机,织锦灵韵修复技能熟练度 +30,奖励积分 300。当前积分:13900。】

汉森得知故障后,匆匆赶来,看到林砚用 “神奇的东方技艺” 稳定住了文书,脸上的疏离终于被敬佩取代:“林先生,非常抱歉,是我们的工作失误差点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后续修复需要任何支持,我们都会全力配合。”

危机过后,修复进程更加顺利。林砚用特制的细针,将染制好的 “云锦丝” 小心翼翼地织入文书断裂处,每一针都精准对应原有丝线的交织结构;同时调动织锦灵韵,让新丝线的灵韵与原有灵韵完美融合。当最后一针完成时,丝绸文书上的丝路贸易路线图重新焕发光彩,金线恢复了昔日的璀璨,彩线也重现出明代特有的绯红、宝蓝与明黄。

修复完成的当天,大英博物馆馆长亲自来到修复室。当林砚展示丝绸文书在灵韵共鸣下的动态效果 —— 金线织就的商队图案仿佛在缓慢移动,重现当年丝路贸易的繁荣景象时,馆长和汉森都被深深震撼。

“林先生,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您一直强调文物回归的文化价值。” 馆长的语气带着感慨,“丝绸文书的‘织锦灵韵’只有在与中国其他丝路文物的共鸣中,才能完整展现其历史意义。我们愿意与中国文物保护部门深入沟通,探讨文物长期借展或联合展出的可能性。”

林砚心中一暖,这是他在海外推动流失文物回归过程中,第一次听到大英博物馆主动提及 “文化价值共鸣”。【叮!主线任务完成!奖励已发放:积分 1800,“织锦灵韵修复” 专属技能解锁,“跨国文脉共识” 权限开启。当前积分:15700。】

离开大英博物馆时,伦敦的雨恰好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博物馆的穹顶上。林砚拿出手机,给张院士发去消息:“张院士,丝绸文书修复完成,大英博物馆态度有所松动,愿意探讨联合展出,这是跨国文脉共识的第一步。”

很快,张院士回复:“小林,你做得太好了!国内已经开始筹备‘丝路灵韵文物特展’,等这些海外流失的灵韵载体陆续回归,我们就能完整呈现丝路文脉的千年辉煌了。”

林砚收起手机,抬头望向远方。他知道,明代丝绸文书的突破只是开始,接下来他还要前往东京、柏林等地,寻找其他流失的灵韵载体。但此刻,他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 当灵韵技艺跨越国界,当文化价值达成共识,那些漂泊海外的文化瑰宝,终将踏上回归故土的旅程。

“下一个目标,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元代青花铭文瓷瓶。” 林砚轻声说道,指尖的灵韵与阳光交织,在伦敦的街头勾勒出一道跨越山海的文脉回归之路。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