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文学
一个绿色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清晨的洱海边还飘着一层薄雾,民宿院子里的三角梅沾着露水,红得格外鲜亮。小远是被院子里的鸟鸣吵醒的,他揉着眼睛跑到窗边,正好看见陈砚在帮母亲搬藤椅,李薇则在摆早餐——白粥、油条,还有当地特有的饵块,盘子里还卧着两个金黄的荷包蛋。

“爸爸!今天咱们去喜洲古镇对不对?”小远趿着拖鞋跑出来,头发还乱糟糟的。陈砚放下手里的藤椅,伸手帮他理了理刘海:“对,吃完早饭就去,听说那里有会‘变魔术’的扎染,还能吃到刚出炉的喜洲粑粑。”

母亲坐在藤椅上,看着小远雀跃的样子,笑着说:“我小时候在老家,也见过有人做扎染,就是用蓝布捆着石头,煮出来有花纹,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这手艺还在。”李薇把饵块递到母亲手里:“妈,今天咱们去看看,说不定还能自己做一块,给小远做个恐龙形状的扎染布。”

小远一听“恐龙形状”,立刻凑过来,嘴里塞满了油条:“真的吗?我要做绿色的恐龙!还要给我的恐龙书签做个扎染小袋子!”

吃完早餐,一家人坐着民宿老板的车往喜洲古镇去。车子穿过成片的稻田,绿油油的稻穗在风里晃,远处的白族民居屋顶翘着角,像展翅的鸟儿。小远趴在车窗上,手里举着恐龙书签,嘴里哼着自己编的儿歌:“恐龙恐龙真厉害,陪我去看大洱海,扎染布,真好看,我要把它带回家……”

陈砚坐在副驾驶,回头看了眼后座的母亲和李薇——母亲正指着窗外的稻田,跟李薇说自己年轻时种地的事,李薇听得认真,还时不时点头提问。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她们身上,暖得像一层薄纱。陈砚掏出手机,悄悄拍下这一幕,存进“家庭相册”里,心里想着:要是时间能一直停在这一刻,就好了。

到喜洲古镇时,门口已经有不少游客了。青石板路被踩得发亮,两旁的白族民居刷着白墙,墙上画着山水、花鸟,屋檐下挂着红灯笼,还有人家门口摆着盆栽,开着粉色的绣球花。小远拉着陈砚的手,东张西望:“爸爸,扎染店在哪里呀?我要做恐龙扎染!”

“别急,咱们慢慢找,先带你去吃刚出炉的喜洲粑粑。”陈砚笑着,拉着他往巷子里走。拐过一个弯,就闻到了烤饼的香味——一家老字号粑粑店前排着队,老板正把面团放进烤炉,金黄的粑粑烤得鼓鼓的,咬一口能拉出丝来,甜的裹着玫瑰酱,咸的夹着葱花和肉末。

小远咬着甜粑粑,眼睛都亮了:“比昨天的还好吃!爸爸,我能再买一个吗?要咸的,给奶奶吃!”陈砚揉了揉他的头,转身又买了两个咸粑粑,递到母亲手里:“妈,您尝尝,刚出炉的,热乎。”

母亲接过粑粑,咬了一口,眼睛里泛起笑意:“跟我小时候吃的麦饼有点像,就是这个更油香。”李薇拿出纸巾,帮母亲擦了擦嘴角的碎屑:“妈,喜欢吃咱们下午回去的时候带点,老板说可以真空包装。”

沿着青石板路继续走,很快就看到了一家扎染店。店里挂着各式各样的扎染布,蓝色的底布上,有的印着蝴蝶,有的印着山水,还有的印着小动物,风一吹,布帘轻轻晃动,像蓝色的波浪。店主是个白族阿姨,穿着传统的绣花围裙,看到小远,笑着递过来一块小扎染布:“小朋友,这个送给你,要不要试试自己做扎染呀?”

小远接过布,眼睛都直了:“阿姨,我能做恐龙形状的吗?我想给我的恐龙书签做个小袋子!”白族阿姨笑着点头:“当然可以,阿姨教你怎么捆线,捆得不一样,煮出来的花纹也不一样哦。”

陈砚和李薇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看着小远跟着阿姨学扎染——他小心翼翼地把白布折成恐龙形状,用棉线一圈圈捆紧,手指被线勒得有点红,却一点都不抱怨。母亲凑过去,看着阿姨手里的扎染工具,突然说:“我年轻时也做过类似的,那时候是用粗布做头巾,捆的是小石子,煮出来是圆点花纹。”

阿姨眼睛一亮:“大姐也会做呀?现在会这老手艺的人不多了。”母亲笑着摇头:“早忘了,那时候还是跟着我妈学的,没想到今天能再看见。”陈砚看着母亲眼里的光,心里有点发酸——母亲这辈子为了家里操劳,很少有机会提自己的过去,这次旅行,倒让她想起了不少年轻时的事。

李薇悄悄碰了碰陈砚的胳膊,小声说:“你看妈现在多开心,以后咱们多带她出来走走,让她多聊聊以前的事。”陈砚点点头,握住她的手——结婚这么多年,李薇总是能留意到他没说出口的心思,这种默契,比任何甜言蜜语都珍贵。

就在这时,小远突然举着捆好的白布跑过来:“爸爸!你看我捆的恐龙!阿姨说煮出来会很好看!”陈砚刚想夸他,店里突然进来一群游客,吵吵嚷嚷的,挤得店里有点乱。小远被人群推了一下,转身想找陈砚,却发现眼前都是陌生的人,看不到爸妈的身影了。

他心里一慌,眼泪差点掉下来,但想起陈砚之前跟他说的话——“要是走丢了,别乱跑,找个显眼的地方等着,手里拿着恐龙书签,爸爸肯定能找到你”,他赶紧攥紧手里的恐龙书签,走到店门口的大榕树下,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店里的陈砚发现小远不见了,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立刻跟母亲和李薇说:“你们在店里等着,我出去找!”李薇也慌了,跟着站起来:“我跟你一起找,妈你在店里守着,万一小远回来呢。”

母亲点点头,声音有点发颤:“你们别急,慢慢找,小远聪明,肯定不会乱跑的。”

陈砚和李薇沿着青石板路往回找,逢人就问有没有看到一个穿黄色外套、手里拿着恐龙书签的小男孩。陈砚的心脏砰砰跳,脑子里闪过各种不好的念头——会不会被人带走了?会不会掉进巷子里的水沟了?他越想越慌,脚步也越来越快。

李薇拉了拉他的胳膊:“陈砚,你别急,小远记得你说的话,肯定会在显眼的地方等咱们,咱们分开找,你往东边的巷子,我往西边的,有消息立刻打电话。”

陈砚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不能慌,要是他慌了,李薇和母亲会更慌。他点点头,往东边的巷子跑,眼睛盯着路边的每一个角落,嘴里不停喊着:“小远!小远!”

就在他快要跑到巷口时,突然看到大榕树下站着一个小小的身影——正是小远,手里紧紧攥着恐龙书签,眼圈红红的,却没哭。陈砚心里一松,快步跑过去,一把把小远抱进怀里:“小远!你没事吧?吓死爸爸了!”

小远靠在陈砚怀里,眼泪终于掉了下来:“爸爸,我刚才找不到你了,我就站在这里等你,我没乱跑。”陈砚抱着他,感觉心脏还在狂跳,他摸了摸小远的头,声音有点沙哑:“做得好,小远真勇敢,爸爸不该让你离开我的视线。”

这时,李薇也跑了过来,看到小远没事,松了口气,蹲下来帮他擦眼泪:“小远不怕,妈妈和爸爸都在呢。以后咱们再出来,一定要拉好爸爸妈妈的手,好不好?”

小远点点头,紧紧抱住陈砚的脖子:“我知道了,妈妈,我再也不松开爸爸的手了。”

回到扎染店,母亲看到小远没事,激动得抹眼泪:“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刚才我心里一直跳,就怕你出事。”白族阿姨也赶紧递过来一杯温水:“小朋友吓坏了吧?喝口水,咱们现在就把你的恐龙扎染煮了,煮好就好看了。”

看着阿姨把小远捆好的白布放进蓝色的染缸里,小远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了——白布在染缸里慢慢变蓝,捞出来晾干后,解开棉线,一只蓝色的恐龙图案赫然出现在布上,周围还有一圈圈的花纹,像云朵一样。

“哇!真的是恐龙!”小远高兴得跳起来,抱着扎染布跑到母亲面前,“奶奶,你看!我的恐龙扎染!”母亲接过布,摸了摸上面的花纹:“真好看,咱们小远真能干。”

阿姨看着小远喜欢,又拿出一块小方布:“阿姨再帮你做个书签袋,把你的恐龙书签装进去,这样书签就不会丢了。”小远赶紧把恐龙书签递过去,眼睛亮晶晶的:“谢谢阿姨!我要蓝色的,跟恐龙一样的颜色!”

等书签袋做好时,已经是下午了。小远小心翼翼地把恐龙书签放进扎染袋里,挂在脖子上:“这样我的书签就不会丢了,它会一直陪着我。”

离开扎染店,一家人沿着青石板路往回走。小远拉着陈砚和李薇的手,一步也不松开。母亲走在旁边,看着夕阳下的祖孙三代,笑着说:“今天虽然有点小插曲,但也挺难忘的,咱们小远也长大了,知道遇事不慌了。”

陈砚点点头,心里也有很多感触——这次小小的走失,让他更清楚地意识到,家人的平安比什么都重要。以前他总觉得,只要努力工作,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就够了,却忘了陪伴才是最珍贵的。

晚上回到民宿,小远把自己做的恐龙扎染布铺在桌子上,兴奋地给民宿老板看:“叔叔,你看!这是我做的恐龙扎染!还有书签袋!”老板笑着点头:“真好看,比叔叔做的还好看呢。”

晚饭吃的是民宿老板做的洱海砂锅鱼,鲜美的鱼汤里煮着豆腐和青菜,小远喝了两大碗。饭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小远靠在陈砚怀里,手里把玩着扎染书签袋:“爸爸,明天咱们去哪里呀?我还想做手工。”

陈砚摸了摸他的头:“明天咱们去双廊古镇,那里有很多好看的客栈,还能坐船游洱海。等咱们回去,就把你的恐龙扎染挂在房间里,好不好?”

小远点点头,很快就睡着了。陈砚抱着他回房间,李薇跟在后面,轻声说:“今天幸好小远听话,没乱跑,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陈砚坐在床边,看着小远熟睡的脸,心里满是温柔:“以后不管去哪里,我都会看好他,也会多陪你们。工作再忙,也比不上你们重要。”

李薇坐在他身边,握住他的手:“我知道你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咱们慢慢来,日子还长着呢。”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照亮了小远脖子上挂着的扎染书签袋。陈砚看着身边的家人,心里清楚,这场旅行不仅是对过去焦虑的告别,更是对未来生活的约定——他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陪小远长大,陪母亲变老,陪李薇一起走过中年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院子时,小远又早早地醒了,他拉着陈砚的手,指着窗外的洱海:“爸爸,你看!今天的洱海是金色的!咱们快去双廊古镇吧!”陈砚笑着点头,帮他穿上外套——新的一天开始了,还有更多温暖的时光,在等着他们一家人去经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