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文学
一个绿色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规则圣殿悬浮于认知的顶点,它是万律之源,是编织现实经纬的纺锤。在这里,时间以另一种方式流淌——并非沙漏中无情的滑落,而是无数世界线并行、交织、衍化所奏响的永恒交响。江敛行走于这交响的核心,她的步伐精准地契合着秩序的节拍,如同一个被设定好的精密符号。

她的工作间,是这片浩瀚信息海洋中的一个孤岛。四壁并非实体,而是由不断生灭、流淌的规则符文构成的光之瀑布。那些符文,时而如星辰般璀璨冰冷,时而如溪流般温顺蜿蜒,它们是世界底层逻辑的具象,是束缚着万物运行的、无形的锁链,也是江敛手中最为熟悉的工具。空气中弥漫着并非声音的“低语”,是规则在自我校验、相互啮合时产生的概念性回响,唯有像她这样的审查官才能“听”见,并理解其中蕴含的、关于秩序的全部奥秘。

刚刚处理完那场微不足道的“规则紊乱”,数据残影仍在光幕上如萤火般明灭。高效,精准,毫无冗余。对江敛而言,这如同呼吸般自然。她抬起手,指尖拂过虚空,调出下一批待处理的日常报告。目光如扫描仪般掠过一条条信息,过滤着可能存在的异常节点。

然后,她的指尖在一份来自“边缘观测站”的报告上,微微一顿。

报告描述的是发生在“灰烬平原”——一个近乎被遗忘的、规则稀薄的世界残骸——的异常气象。并非风暴,并非雷暴,而是“色彩”的短暂失控。据监测员描述,在标准时间3.7秒内,那片永恒笼罩在铅灰色调中的平原,天空突然呈现出一种“不应存在”的、灼热的钴蓝与一抹流淌的、如同初生太阳般的金橙。没有能量读数异常,没有规则改写痕迹,色彩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仿佛一个幻觉,一次系统的“眨眼”。

报告结论是:“疑似底层渲染规则偶发错误,影响范围极小,无扩散风险,建议观察。”

“渲染错误……”江敛无声地重复着这个结论。规则圣殿的体系完美而封闭,如同一个无瑕的水晶球,内部的一切现象都应有其确定的因果链。“错误”可以理解,可以修正。但这份报告里描述的,更像是一种……“注入”,一种从外部强行添加的、不属于既定色盘的颜料。

她调用更高权限的“规则回溯”,并非简单的数据重放,而是试图触摸事件发生时,那片区域规则纤维本身的震颤。

意识沉入数据的洪流。

她“看”见了那片死寂的灰烬平原,感受着那里稀薄而僵硬的规则之力,它们如同干涸河床上的龟裂泥土,缺乏生机。然后,在那个精确到微秒的瞬间,某种东西“渗透”了进来。

不是暴力突破,不是逻辑篡改。更像是一滴温暖的、带着生命原初活力的水珠,滴入了这片规则的荒漠。它没有试图改变荒漠的本质,只是在其上空,短暂地、任性地,晕开了一小片色彩的虹彩。

江敛集中全部感知,试图捕捉那“水滴”的来源,捕捉那留下痕迹的存在。回溯的视野中,空无一物,没有形体,没有能量特征。但在那色彩绽放又湮灭的极短暂瞬间,她的规则感知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余韵”。

那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情”。

仿佛那个未知的存在,在路过这片死寂之地时,仅仅是觉得它“太过灰暗”,于是随手为其涂抹了一笔亮色。不带目的,不遵循逻辑,仅仅是出于一种纯粹的、无法被规则定义的“意愿”。

这感觉稍纵即逝,如同指尖划过冰面的瞬间暖意,无法捕捉,无法分析。却让江敛那如同万年冰封湖面般的心境,泛起了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细微到极致的涟漪。

她退出了回溯。

工作间内,规则的低语依旧,光之瀑布依旧流淌。但江敛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异样。她重新调出之前标记的【项目:微澜】,将这份“色彩异常”报告添加进去,并重新评估了风险等级。

“不是错误……”她低声自语,声音在空旷的工作间里没有激起任何回响,“是……例外。”

这个词浮现在她脑海时,带着一种陌生的刺痛感。“例外”意味着规则的不完备,意味着绝对秩序的逻辑链条上,出现了无法解释的断点。这是对审查官信仰核心的挑战。

她站起身,走到工作间的边缘,那里是光之瀑布与虚无的交界。她凝视着下方——那并非真实的景象,而是规则圣殿对下属无数世界群的宏观投影。亿万光点闪烁,每一点都是一个被规则严密包裹的世界,它们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行,如同星河般壮丽,也如同钟表般精确。

在这片由绝对秩序统治的星海中,那个“例外”,那个能随手涂抹色彩、能留下自由“余韵”的存在,它在哪里?它是什么?

江敛尝试构建预测模型,将【项目:微澜】中所有异常事件的时空坐标、类型、强度参数输入,试图反推出这个“例外”的行为模式与可能的下一步动向。光幕上,无数线条与光点疯狂闪烁、计算,最终却只汇聚成一片混沌的迷雾。模型失败了。这个存在的行动,无法用任何已知的逻辑范式进行推演,它仿佛完全随机,又仿佛遵循着某种更高层级的、不被规则理解的韵律。

一种极其微小的挫败感,如同冰刺,轻轻扎了她一下。这是她成为审查官以来,第一次遇到无法被立即归类、解析、处置的“事件”。

她关闭了无用的预测模型,目光再次落回那片规则的星海。这一次,她看到的不仅仅是秩序与稳定,还有那潜藏在光辉之下的、无数规则交织成的巨大阴影。而那个“例外”,就如同阴影中一抹飘忽不定的流光,难以捉摸,无法掌控。

寂静中,只有规则的低语永恒吟唱。但在江敛的耳中,这吟唱里,似乎混入了一个极其微弱、却持续存在的……不谐音。

她回到座位,调出了那条待审的规则提案——“流浪猫必须被收容”。冰冷的文字阐述着收容的必要性:维持城市生态数据平衡,优化资源分配算法,避免不可预测的变量干扰系统运行。

绝对的理性,无可指摘的逻辑。

江敛的指尖悬浮在“批准”选项的上方,却迟迟没有落下。她的眼前,莫名地闪过那片灰烬平原上,短暂绽放的、灼热而自由的钴蓝与金橙。

一个能无视规则、随意挥洒色彩的存在……

一群在规则定义下,因可能造成“数据波动”而需要被“收容”的流浪生命……

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隐秘的、她尚未理解的关联。

最终,她的指尖落下,选择了“暂缓批准”。需要进一步观察。她对自己说,这是基于审慎的原则,是对潜在变量的合理考量。

但内心深处,某个声音在低语:或许,她只是想看看,在这个由规则统治的、冰冷而精确的世界里,那些“例外”的、无法被收容的色彩,究竟能走到哪一步。

她将目光重新投向浩瀚的星图,投向那无尽规则交织的阴影深处。狩猎,尚未开始。但猎手与猎物之间,那根无形的、由好奇与疑虑编织的线,已经悄然抛出。

序曲,已然在无声中奏响。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