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文学
一个绿色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阿奶,是兔肉做好了吗?”老远,铁蛋和柱子便闻着香味走了过去。

“是啊,这兔子肉可花了我不少盐和猪油呢,”说着,老太太将碗放在大丫手中,“大丫,你来分吧,这兔肉还有一半我没做,做好的给石头和小和一人分了两坨,剩下的全给你们拿来了,若是改天还要做,便来找阿奶,可别一顿吃完。”

这么精贵的兔肉,一顿吃完也太奢侈了,“还是阿奶考虑周到,”杨二丫虽然没这么觉得,对她来说一只兔子根本不算什么,可多亏了老太太家的盐和油,她们才能吃上如此美味,当然得多夸两句。

说着,她伸手从碗里捡了坨肉放进老太太嘴里,“阿奶辛苦了,”几个孩子都笑得合不拢嘴。

老太太一边嚼着兔肉,一边有些不舍,“这么好的东西,给我老婆子吃,真是糟蹋了,”说归说,这兔肉是真的好吃。

杨老太回去后,隔壁赵婶也闻着香味过来,她手上的碗里装着三个黑面做的窝窝头,“二丫,这是婶给你的,”她笑嘻嘻看着碗里的兔肉,口水都快流出来。

“铁蛋,你把窝窝头拿进去,”二丫一共分了五坨肉在赵婶碗里,赵婶有些吃惊,“二丫,不是说好的三个窝窝头换三坨肉吗,这怎么多给了。”

“赵婶,你就拿着吧,你家五口人,刚好,”赵婶很感激,端着碗便回了家。

杨柱子和杨铁蛋早已等不及,这碗里的肉香味时刻在诱惑着他们,“一人只能吃一坨肉,剩下的等晚上爹娘回来再吃。”

杨二丫给弟弟和大丫一人分了一块,自己也尝了尝,的确不错,没想到老太太手艺这么好。

杨老太回到家中,朱翠花便挎着一张脸,原因是她没吃到一坨兔肉,那肉闻起来就很香,她以为婆婆会分她一块,不料只给了两个孙子孙女,自己也不好明着和孩子抢吃食。

还有家里那只鸡,她也眼馋很久了,她真想趁婆婆不在家,一刀抹了鸡脖子,可是,鸡能下蛋,一个蛋可以换一斤大米了吧,若是换成粟米,也能换两斤,够一家人吃几天的了,她可不敢动这歪脑筋,否则婆婆定要扒了她的皮。

杨老太只当没看见,想吃兔肉,就自己去上山抓。

“阿姐,你们快来啊,我们家还有三个鸡蛋去哪儿了?”杨二丫本想找两个鸡蛋,和野菜一起做成野菜鸡蛋饼,结果发现自己藏在灶房的三个鸡蛋都不见了。

铁蛋听说鸡蛋不见了,着急得快要哭出来,“大姐,你今天在家,你知道去哪儿了吗?”

“会不会是娘拿走的,她刚刚用手捂着口袋出门,”杨大丫这才反应过来,家里藏的东西,最该防的就是她这个娘。

“肯定是又往娘家送,哼,”杨二丫着实想不通这妇人为何如此偏执,连自己孩子的东西也拿去送人,这人真是欠教训。

“铁蛋,柱子,阿姐,来来来,咱们把兔肉都吃了,不用留到晚上,”几人疑惑的看着二丫,“不等爹娘了吗?”

二丫思索片刻,杨太贵只是太老实,对孩子也没有坏心,“可以给爹留几坨肉,娘嘛就算了,让她回娘家吃去吧!”

“恩,她对舅舅他们那么好,相信他们一定会让她吃饱了回来,”杨大丫也赞同二丫的主意,自己对这个娘不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如今几姊妹都已长大,才不怕她呢。

大丫拿了个小碗,给杨太贵留了些兔肉,姐弟四人便将这一碗兔肉吃了个干干净净。

剩最后一坨肉时,谁也不好意思去拿,“大姐,你吃吧,你如今是两个人,”二丫开口给她递过去,铁蛋也同意,柱子也没意见,最终大丫将最后一块肉吃掉,几人虽然只吃了半饱,可依然很满足,这是她们这些年来吃得最好的一顿。

陈桂莲的娘家在竹林村,走过去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她一进门就将三个鸡蛋放在她娘手中,“还有鸡蛋?闺女啊,你可真是我们老陈家的福星啊。”

老陈家其实并不怎么缺吃的,只是常年干旱,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能有收成,粮食总是多得少不得。

为了能让陈桂莲经常往娘家送东西,她们也都是表现得要多困难有多困难,还一个劲儿的夸她,让她觉得,真的是自己救了这个家,是这一家的大功臣。

陈老太太每次见到她拿着东西回来,都会让自己两个小孙子吃东西要藏起来,两小孩见她这次带来了鸡蛋,“姑姑,姑姑,你对我们可真好,我长大一定会好好孝敬你的。”

口蜜腹剑,一家人都是如此,三言两语便使得陈桂莲为他们做什么都心甘情愿,“那姑姑以后有了好吃的都给睿儿和胜儿拿来好不好,”她对待这两个侄儿是如此温柔贤惠,可家里的四个孩子却从没感受过母爱。

陈桂莲的弟弟和弟媳这时候都去了镇上守着,看能不能有些下体力的活做,在家也没有什么农活,所以大家都是如此。

她得回去了,两个侄儿奔奔跳跳地将她送出门,使得她每回一次娘家都心情大好。

回到家却立马换了一副嘴脸,似乎这个家都是她说了算,她想怎样便怎样,任何人都不得反抗。

家中的几人看着她回来,谁也没问她去了哪里,她似乎闻到了肉香味,在厨房翻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几人躲在外面偷笑,“娘肯定猜不到肉早就藏到了二姐房中,连我们吃的骨头也早已被埋在了土里。”

她以为是自己闻错了,毕竟自己家怎么可能会有肉,“死丫头,饭做了吗?”她朝着门外喊。

“噢,娘,马上做,”大丫回来后,做饭的事便落在了她头上,她就随便做了些野菜叶子加了一点点黑糊糊。

这时,杨太贵也从镇上回来,他今天赚了二十文钱,帮人扛大包把肩上的皮也搓掉了一层,好在他将钱换成了粮食,还是之前买的荞麦粉,两文钱一斤,十文能换五斤,毕竟白面,粟米,大米之类的都比较贵,这个正合适。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