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南枝回复完郑清晏的消息后,便将手机调至静音,重新投入了工作。
正如她所料,下午的平静只是短暂假象,临近傍晚,一位急诊转来的急腹症患者打乱了一切节奏。
问诊、查体、开检查单、联系会诊……她立刻像上了发条一样旋转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闵南枝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门诊、查房、病历讨论、手术……
两台择期手术虽然顺利,但也耗费了她大量的精力。手术台上全神贯注几个小时,下了台常常觉得腰酸背痛,只想尽快回到值班室瘫倒休息。
她的时间被切割成无数个碎片,每一片都写着“忙碌”二字。
微信里积压了无数条未读消息,有家人的,有朋友的,她只能抽空粗略浏览,挑最紧要的回复。
至于那个只见过一面的相亲对象郑清晏……她确实没有多余的心力去主动联系。
偶尔在深夜拖着疲惫身躯回到家里时,她会想起那条邀约消息和那句“注意身体”,但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便被更强烈的睡意淹没了。
郑清晏并非迟钝之人,相反,他对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异常敏感。
闵南枝连续几天毫无音讯,既没有回复他最后那条消息,也没有任何主动开启话题的迹象。他几乎可以肯定,女方心里对自己上次相亲中途溜号的行为,多少是有些不满和芥蒂的。
毕竟,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而他显然搞砸了。
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或放弃。他采取了另一种策略:润物细无声的持续关怀。
他设定好闹钟,每天固定在早上八点左右发一句“闵医生,早安,祝今天一切顺利”;晚上九点左右,再发一条“忙完了吗?注意休息”。
内容简单,绝不纠缠,更像是一种温和的提醒——我在这里,并且记得你。
郑清晏并不期望每条消息都得到回复,他的目的只是在闵南枝繁忙生活的边缘,轻轻刷一下存在感。
缓慢地、耐心地积累一点点好感度和熟悉感,试图重新连接起那根“断掉”的线。
他的反常行为很快被他的好哥们兼同事刘兵发现了,刘兵看着他定时定点拿起手机打字,一脸揶揄的说:“哟,清晏,最近什么情况?天天定点发消息,跟打卡似的,热恋期?不像你风格啊。”
郑清晏放下手机,笑了笑,也不隐瞒:“算是积极争取吧。上次那个相亲的对象,见了面感觉挺不错的。”
“还没有搞定?是不是上次临时被叫回来坏事了。”
想到这里,刘兵挑眉幸灾乐祸的说:“所以你这是……在追人家?”
“可以这么说。”郑清晏点点头,语气坦诚道:“我是独子,父母年纪大了,为我的终身大事操心得不行。我自己也三十了,确实该稳定下来。”
他顿了顿,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这次遇到的这位闵医生,感觉很不一样,谈吐、性格都挺合拍。或许……真能是我的正缘也说不定。”
刘兵听了,拍拍他肩膀:“行啊清晏,看来是真上心了!加油!”
郑清晏笑了笑,没再多说。
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没有告诉刘兵。那次相亲,他鼓起勇气,直接问了一个对很多相亲对象来说可能过于现实甚至冒犯的问题:“如果相处顺利,你对短期内结婚生子有什么看法?”
他记得闵南枝当时略微惊讶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从容,很认真地回答:“郑先生,我认为婚姻和生育都是需要慎重考虑和充分准备的人生大事。即使遇到合适的人,我也希望有足够的时间去相处、了解,确保双方步调一致,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进行。我目前的工作状态,也需要我投入大量精力。”
这个回答,让他长长地、不动声色地舒了一口气。
之前的几次相亲,不少女孩或明或暗地急切谈论彩礼、房产、婚后生活以及尽快要孩子,那种直奔主题的压迫感让他无所适从,甚至有些恐惧。
并非他不愿意承担婚姻的责任,而是他内心深处还有一些未曾对人言明的隐忧和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碍,他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个能理解这种“慢节奏”的伴侣。
闵南枝的回答,不仅没有让他觉得被拒绝,反而像一道光,照进了他有些焦虑的内心。
她的理性、冷静和对“时间”的强调,恰恰给了他最需要的东西——空间和可能性。
这让自己更加坚定了想要了解她、靠近她的决心。哪怕现在她因为忙碌和或许存在的不满而显得疏远,他也愿意用更多的耐心去等待和争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