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后,患者被安排前往影像中心行主动脉增强CT。
“于主动脉弓降部可见一内膜瓣片影,呈螺旋形向下延伸至腹主动脉肾动脉水平以下。内膜片将主动脉管腔分为真假两腔。”
“于主动脉弓降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约1.5cm处)可见一主要破口,大小约1.0cm x 1.5cm。于腹主动脉段可见另一再破口。”
影像诊断意见:
1、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DeBakey I型): 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远端(未累及冠状动脉开口)经主动脉弓、胸降主动脉延伸至腹主动脉肾下段。
2、心包少量积液。
3、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做完检查的第一时间,CT室医生将影像检查结果通知了科室。
如果说刚刚还有人对陆晨的意见存疑,那么现在检查结果出来,再也没有人质疑了。
主动脉夹层诊断的“金”标准,已经摆在了面前。
于是,心内科内部立刻就流传出一个消息。
一个实习医生在病例讨论会上力压群雄,过五关斩六将。
推翻所有人的诊断,最后抽丝剥茧地诊断出危重患者的疾病。
当然了,这只是在极小范围内流传。
不过在这之后,心内科医生每次遇到优秀的实习生,都会把他们和陆晨作比较。
……
不久之后,患者女儿也匆匆赶到了医院,得知父亲诊断出“主动脉夹层”,整个人如同晴天霹雳,吐字都带着颤抖。
“主动脉夹层,在四十八小时内没有做手术,死亡率高达50%。”宁思阳嘴里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给这个家庭判刑似的,“鉴于您父亲之前已经发生过一次呼吸、心跳骤停,死亡率只会比50%更高!”
医患沟通室里,患者老婆和女儿已经哭不出来了。
二十万的手术费,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
而且手术的成功率也只有50%左右,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人财两空。
最糟糕的是,陆晨所在医院的心胸外科暂时还没有做主动脉夹层手术的能力。
想要做手术,即便是凑够了钱,也需要转往省城云华市的大医院。
“尽快决定吧,时间不等人。”
宁思阳说完这最后一句话,便面无表情地离开了医患沟通室。
……
医生办公室。
“老陆,这患者应该能活下来吧……”
这是李庆华在实习中面对的第一个重病患者,他还间接参与了抢救过程,从心底里希望患者能活下去。
陆晨摇摇头,低声道:“很难,如果不立刻做手术,估计撑不过今天中午。”
“这么快?”李庆华心中一惊。
“我看了他刚才做的增强CT,心包和胸腔都已经有少量的积液了。”陆晨在办公室找了空闲电脑,随手点开了患者影像图,“这说明夹层破口可能累积了心包,一旦心包出现大量积液,下次再出现心脏骤停,可能救不过来了。”
李庆华凑到电脑前面瞄了几眼,只能看到图像都是黑乎乎和白茫茫的。
反正啥都看不懂,只能在陆晨旁边喊“666”!
“老陆,我发现你隐藏技能真多,急诊抢救这么熟练,现在居然连CT都会看!”
不到两天的相处,他感觉陆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最显著的就是医学能力。
他就像一个医学百科全书,不管你问他什么,他都能回答一二。
“懂一些皮毛。”陆晨正想说什么,看到石智军一直朝他们这边瞄,便直接改口了,“肯定比不上石老师他们了,石老师他们经验丰富,可能早就诊断出来了。”
带教老师石智军很明显是听到了这话,嘴角扯出一抹笑意。
李庆华吧唧了一下嘴巴。
这个老陆啊,现在不仅智商高,而且情商也高得离谱啊!
……
“快来人啊!”
“13床心跳又停了!”
“快来人!”
突然,病房走廊的喧闹声再次打破了医生办公室的安静。
在患者家属考虑的过程中,13床患者再次发病,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
管床护士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患者病情变化,并且进行了心肺复苏的抢救。
科主任宁思阳、主治医生石智军,还有其他医生都立刻赶到了病房。
但是这一次,幸运女神没有站在医生和患者这一边。
经过三十分钟的抢救,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始终没有恢复。
在医学上,抢救三十分钟,呼吸心跳没有恢复,就可以宣告临床死亡。
即便陆晨是重生回来的,也仍旧改变不了今天这个结局。
……
病房外,患者老婆和女儿抱在一起哭泣,不少女实习生也忍不住在一旁抹泪。
这一天中午,痛哭声、吵闹声响彻了整个心内科。
“哎,真是太可惜了,患者这么年轻,不到五十岁!”一向闷骚性格的李庆华,心情也不好。
他站在病房门口,看着失声痛哭的母女俩,想要上前安慰,但脸皮薄,又踌躇不前。
“走吧,下班了,中午请你吃饭。”
陆晨走过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庆华的心情,他能理解。
初入临床的实习生,总是会多愁善感,甚至和患者共情。
前世,陆晨还记得独立管床后,自己送走的第一个患者。
那个患者是个老婆婆,没有儿女,只有老伴儿天天陪着。
后来因终末期心衰,全身多脏器衰竭而死。
她走的那天,陆晨也难过了很久。
看着她的心跳慢慢停止,摸着她的身体慢慢变得僵硬,直到工作人员将尸体推往了太平间,他的心情才渐渐平静。
接下来一连好几天,他的脑海里都会闪过老婆婆的身影。
只是后来,在临床上待上几年,诊治的患者多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忙碌,陆晨发现自己这种共情能力慢慢消失不见了。
医生们根本来不及为当前的患者感到悲哀,就要投身到下一个患者的诊治过程中。
……
这一天中午,陆晨请李庆华在医院食堂吃了个饭。
李庆华破天荒的没有怼陆晨,说什么只请他在食堂吃饭,而是安静地解决了自己的午餐。
看到李庆华异常安静的模样,陆晨再次感受到了那种丢失已久的共情力。
他突然发现这种感觉,其实还不错。
只不过,人见惯了生老病死,可能就会变得越来越麻木吧。
吃了午饭,两人回到了寝室。
原本陆晨准备下午去图书馆,翻译罗丽芳发过来的那两篇论文。
但是心内科带教老师石智军突然打来的一通电话,却是打乱了他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