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文学
一个绿色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1997 年 8 月 19 日,这个看似平凡的日子,却在横断山深处金鼎矿区的十里坪煤矿,被镌刻下了特殊的印记。

清晨,第一缕阳光艰难地穿过浓稠如牛奶般的晨雾,斑驳地洒在矿区的每一个角落。破旧的矿工宿舍在微光中若隐若现,屋顶的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与晨雾交织在一起。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像是一条沉睡的巨龙,庞大的身躯被茂密的森林覆盖,墨绿的颜色在雾气中愈发深沉。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清澈的溪水在石头间跳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打破了清晨的寂静。

往常,矿工们会在此时洗漱完毕,准备开启一天的劳作,但今天,他们的眼中满是兴奋与憧憬。 早在两天前,国家煤炭部部长即将来访的消息,便如春风拂过田野,迅速在十里矿区传开。矿工们奔走相告,兴奋地传递着:“煤炭部长今天要来咱们矿看望咱们这些黑哥们啦!”

这份喜悦,如同久旱逢甘霖,滋润着每一位职工家属的心。

几天前,谷泓喜就接到了通知,领导严肃又郑重地告知他,国家煤炭工业部部长王森浩要来十里坪煤矿视察,他肩负全程宣传报道的重任。谷泓喜的内心瞬间被激动与自豪填满,同时,沉甸甸的责任感也让他深感压力。作为煤矿宣传工作者,能在岗位上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他深知这是难得的机遇,必须用手中的相机和笔,记录下每一个珍贵瞬间,让这段历史在岁月中永不褪色。

消息一经确认,十里坪煤矿迅速行动起来。一场由办公室、宣传部、行政科、供应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紧急召开。

会议室内,昏黄的灯光摇曳不定,墙上的旧挂钟滴答作响,与人们热烈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大家围坐在一起,仔细研讨接待和宣传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到万无一失。谷泓喜作为宣传部副部长,全神贯注地参与讨论,深知自己责任重大。

据矿区的老人们回忆,自十里坪煤矿建矿以来,到访的最高级别国家领导人,便是王森浩部长。为确保宣传报道工作尽善尽美,在王部长到来的前两天,矿党委书记亲自来到宣传部办公室。他神色专注,认真部署每一项工作,提出严格要求。书记的重视,让谷泓喜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压力,也更加坚定了他做好工作的决心。

天刚蒙蒙亮,谷泓喜就早早起床。简单吃过早饭,他便一路小跑来到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梳理思路,将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工作细节一一罗列,提前做好周全准备。忙完这些,他起身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办公楼后大树上,鸟儿欢快地歌唱,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贵客欢呼。谷泓喜听着鸟鸣,原本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些许。 为了确保宣传报道万无一失,谷泓喜不仅背上了宣传部那台性能卓越的佳能相机,还特意从矿地测科借了一台尼康相机。他心想,多一台相机就多一份保障,绝不能错过任何重要画面。准备就绪后,他快步走下办公楼,来到楼前,静静等待王部长的到来。

此时正值初秋,刚下过一场小雨,雨过天晴,空气格外清新。大山深处的矿山,宛如一幅清新的水墨画,宁静而秀丽。环抱矿山的群山郁郁葱葱,树木像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卫士,挺拔地站立着,仿佛也在迎接贵客的到来。矿区公路两旁的凤凰树,枝繁叶茂,它们伸展着长长的枝干,仿佛要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盛大而温馨的欢迎拱门。矿区街道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往日穿梭的车辆也少了许多,整个矿山被精心装扮,焕然一新。矿工和家属们满怀期待,翘首以盼,整个矿区仿佛时间都静止了,都在等待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八点十分,由十几辆轿车组成的车队,从远处的矿区公路缓缓驶来。车队行驶平稳,车轮与地面摩擦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打破了矿区清晨的宁静。

不一会儿,车队缓缓驶入矿区办公大楼前,整齐地停靠在办公楼前。第二辆车的车门打开,一位中等身材、身着白色短袖衬衫、戴着眼镜的人走下车来。他面带和蔼的笑容,高兴地与前来迎接的矿党政工领导一一握手。他,就是煤炭行业的最高首脑人物 —— 王森浩部长。

一同前来的,还有云南省煤炭厅厅长周志军,四川省煤管局党组书记李儒洪、局长李德刚,煤炭部办公室主任王文佳,金江市副市长邓昌,矿务局局长刘松、局党委书记陈伟。

矿办公楼三楼一号会议室内,被装饰得焕然一新。明亮的灯光柔和地洒在每一个角落,娇艳的盆花摆放得错落有致,散发着阵阵芬芳。“热烈欢迎煤炭部,省市局各级领导来我矿检查指导工作” 的横幅,醒目地悬挂在会议室正前方,真切地表达出全体职工的激动心情。接待人员们脚步匆匆却有条不紊,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接领导们的到来。

矿党委书记钟鸣在热烈的气氛中,向王部长详细汇报矿里的工作。汇报过程中,钟书记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将矿里的生产情况、职工生活状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等一一阐述。王部长听得十分认真,不时微微点头,还多次插话,关切地询问减人提效、划转分流和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他语重心长地说:“目前,国家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解困的三大措施,一是领导班子建设,二是减人提效,三是股份制改造。”

他反复强调减人提效的重要意义,言辞恳切地说道:“煤炭系统能实现全行业扭亏,靠的是改革,靠的是减人提效,靠的是深入挖潜。咱们矿是有 28 年历史的老矿,管理经验丰富,但仍要在减人提效和深入挖潜上下足功夫。十里坪煤矿搞的是市场经济,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生产成本必须控制在盈利要求以内。我们要通过减人提效、强化管理和深入挖潜,降低成本,这不仅关乎企业经济效益,更能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和实际效果。十里坪煤矿不能满足于现有不亏、温饱的状态,要树立更高目标,向新高度迈进。争取让矿区职工收入早日达到万元,实现小康生活。” 王部长的每一句话,都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十里坪煤矿未来发展的道路,也给在场的每一位领导和职工代表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在十里坪煤矿那略显陈旧却又充满工业气息的会议室里,墙壁上张贴着各类安全生产标语和煤矿发展历程的老照片,灯光昏黄却努力地照亮着每一个角落。矿领导们身着整洁的工作服,神色专注而认真地站在投影仪前,进行着工作汇报。投影仪射出的光线在空气中形成一道明亮的光柱,光柱中偶尔能看到飞舞的尘埃。一张张详实的数据图表被投射在幕布上,煤矿近期的产量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以折线图、柱状图的形式清晰呈现,从月初到月末的产量波动一目了然;安全指标的各项参数,如事故发生率、隐患排查数量等,也都被详细罗列;设备运行状况更是细致到每一台大型采煤机、通风机的运转时长、维修次数以及当前的性能评估。此外,还有矿工们的出勤统计,包括全勤人数、请假天数分布等,以及技能培训情况,如培训课程的种类、参与人数、考核通过率等,都被条理分明地一一呈现。

王部长坐在会议桌前,身旁摆放着一杯还冒着热气的茶水,可他却顾不上喝一口。他身体微微前倾,上身几乎要离开椅背,双眼紧紧盯着屏幕,仿佛要将屏幕上的每一个数据、每一行文字都刻进心里。手中的笔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信息,沙沙的写字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他的神情专注而凝重,煤矿的生产运营状况、矿工们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状态,桩桩件件都如同一根根无形的丝线,紧紧揪着他的心。他深知,煤矿的稳定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效益,更关系到国家能源的稳定供应,而矿工们的辛勤付出则是这一切的基石。

汇报刚一结束,王部长便迫不及待地放下手中的笔,不假思索地开口说道:“我必须得去主井口,亲眼看看那些在井下一线没日没夜奋战的矿工兄弟们。他们身处黑暗潮湿的矿井深处,用自己的汗水和力量,为我们的国家挖掘出源源不断的能源,他们才是咱们煤炭行业真正的中流砥柱 。”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在会议室里回荡,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他对矿工们的深切关怀和对煤炭事业的高度重视。

王部长的这一决定,就像是一阵春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十里坪煤矿的每个角落迅速传开。消息所到之处,无论是正在轰鸣的采煤机旁忙碌的工人,他们双手沾满煤灰,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机器,听到消息后,都忍不住停下手中的动作,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还是在一旁休息室里休息的后勤人员,他们正喝着茶水,聊着家常,听到这个消息,也立刻放下手中的茶杯,相互转告着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整个煤矿瞬间沸腾起来,大家都在期待着王部长的到来。

得知国家煤炭部部长王森浩即将要来探望自己这些整日与煤灰相伴、被大家亲切称作 “黑哥们” 的矿工们,刚刚从幽深矿井升井的矿工们,早已将满身的疲惫抛之脑后,也顾不上家中那早已准备好的热饭菜。此刻,他们的心中被即将见到部长的激动与期待填得满满当当。他们来不及换下那被汗水和煤灰浸透的工作服,匆匆从各个井口、休息室,甚至是澡堂的方向赶来,脚步急促而匆忙,有的甚至还趿拉着拖鞋。他们的脸上满是兴奋的红晕,一边走一边和身旁的工友交流着,仿佛生怕错过与部长见面的每一秒。

不一会儿,主井口前宽阔的工业广场上便汇聚了大量的矿工。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嘈杂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矿工兴奋地比划着,用夸张的手势猜测着部长会说些什么,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有的则满脸期待,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时不时踮起脚尖,张望着井口的方向,身体还微微前倾,似乎这样就能更早地看到王部长。还有一部分原本准备下井的矿工,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也纷纷停下了脚步。他们心里十分清楚,这样的机会或许一生仅有一次,一旦错过,可能会成为终生的遗憾。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原本的准备时间,毅然站在原地,伸长了脖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紧盯着井口的方向,满心期待着王部长的身影出现。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憧憬,想象着与部长见面的那一刻会是怎样的情景。

“来了,来了,王部长他们来了!” 人群中,不知是谁扯着嗓子,用尽全力大喊了一声。这一声呼喊,就像一道响亮的号角,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如同一束束探照灯般,齐刷刷地汇聚到了井口的方向。只见王森浩部长身姿笔挺,身着整洁的深色西装,里面搭配着一件洁白的衬衫,系着一条简约而不失庄重的领带。他步伐稳健有力,每一步都迈得坚定而自信,皮鞋与地面接触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毅与关怀,大步朝着十里坪煤矿主井口走来。此时,谷泓喜下意识地抬起手腕,看了看那块陪伴自己多年、略显陈旧却分秒不差的手表,时针正好稳稳地指向上午九点。阳光洒在他的脸上,照亮了他眼中的期待。

王部长走进密密麻麻等候的矿工中间,脸上立刻绽放出和蔼的笑容,那笑容仿佛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他的眼神里透着关切与真诚,主动伸出手,与身旁的矿工热情握手。每一次握手,他都用力地晃了晃,仿佛在通过这一简单的动作,将无尽的力量与温暖传递给每一位矿工。他握住矿工们那一双双粗糙、满是老茧,甚至还带着煤灰的手,关切地询问道:“井下工作环境咋样?安全措施都到位不?工作强度大不大?家里生活有没有啥困难?” 一句句贴心的问候,如同涓涓细流,流淌进矿工们的心里,让他们的心里暖烘烘的。矿工们感受到部长的关怀,原本紧张的心情也渐渐放松下来,开始和部长畅所欲言。

第一个有幸和王部长握手的,是金鼎矿区劳动模范、十里坪煤矿标兵、开拓区掘进工陈友华。他刚上完一整夜的夜班,才从井下疲惫地上来,还没来得及换下那被煤灰浸透、满是污渍,甚至散发着一股汗酸味的工作服。看着自己一身狼狈模样,头发上、脸上都是厚厚的煤灰,再瞧瞧那漆黑、沾满煤灰,连指甲缝里都黑乎乎的双手,陈友华心里一阵犹豫,脚步不自觉地停住了。他的脸上露出羞涩与局促的神情,心中满是自卑,实在不好意思就这么走到部长面前。他低下头,试图躲避部长的目光,双脚也不安地在地上蹭来蹭去。

王部长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毫不犹豫地快步走上前,紧紧握住陈友华的手。他的目光真诚而敬重,说道:“你们是矿区的大功臣,国家能有稳定的能源供应,全靠你们在这艰苦的环境里辛苦付出,太不容易了!” 说完,王部长拉着陈友华的手,像拉着自家的亲人一般,关切地询问他家里的情况。得知陈友华是从千里之外的嘉阳煤矿来到金鼎矿区,王部长不禁竖起大拇指,称赞道:“煤矿工人好样的!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这种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就是咱们煤矿人的本色!” 陈友华听着部长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原本紧张的心情也渐渐平复,开始和部长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看到王部长如此亲切随和,毫无官架子,其他几个刚下夜班的矿工也不再拘谨,他们脸上带着激动的红晕,快步走到王部长身边。他们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一丝紧张与兴奋,向王部长问好。王部长微笑着一一回应,脸上始终挂着慈祥的笑容,那笑容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矿工们原本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了下来。王部长和他们一一交谈,询问他们的工作细节和生活中的困难,还不时地开个小玩笑,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现场气氛十分融洽。

他微微侧过身,将耳朵凑近矿工们,耐心倾听他们反映的情况。当听到一些关于工作中的困难时,他时而轻轻皱眉,脸上露出担忧的神情,眼神中透露出关切,仿佛在感同身受地体会着矿工们的不易;当听到一些积极的工作进展时,他又时而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还会竖起大拇指,对矿工们的努力表示赞赏。他把矿工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每一项困难,都牢牢记在心里,仿佛在给自己下达一项重要的任务。他还不时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记录着,以便后续跟进解决。

当得知三采区采煤二队的青年工人赵新生是技术副队长时,王部长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兴奋地说道:“你们这一代矿工有知识、懂技术,是矿山未来的希望啊!咱们煤矿行业的发展,就靠你们这些新生力量了!” 接着,他又像长辈关心晚辈一样,细细询问起小王的家庭情况。他先是温和地问小王成家了没,得知小王已成家,又接着问:“你爱人在哪儿工作?孩子多大了?家住在什么地方?” 最后,还不忘真诚地祝福他们全家幸福美满。听到王部长如此细致入微的关怀,小王眼眶瞬间红了,激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最终夺眶而出。他努力平复情绪,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向王部长一一作答。小王讲述着自己的家庭生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表示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不辜负部长的期望。

当金鼎矿务局局长刘松将多次打破竖直反井掘进全国纪录的煤炭部红旗区队 ——913 队队长苏峰介绍给王部长时,王部长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高兴地说:“恭喜你们取得这么辉煌的成绩!这是你们团队齐心协力、共同拼搏的成果,也是咱们整个煤炭行业的骄傲!希望你们继续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不断创新突破,把煤炭生产搞上去,为国家能源事业再立新功!” 听到王部长的鼓励,苏峰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用力地点点头,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带领团队,不辜负部长的期望。他向王部长汇报了团队的工作计划和目标,王部长认真倾听,并给予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八月,金江的天空万里无云,日头高悬,肆意释放着炽热的光芒,大地仿佛被架在火上炙烤,连空气都微微扭曲、发烫。深处横断山脉之中的金鼎矿区,完完全全被这难耐的酷热包裹,就像一个密不透风的巨大蒸笼,到处弥漫着令人窒息的闷热气息。主坪洞井口,大型机械的轰鸣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工人们扛着沉重的工具,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打湿了脚下的土地,他们脚步匆匆,在这仿佛能将人融化的酷热天气里,为了生活和矿区的发展,一刻不停地忙碌着。谁也没有料到,就在这样一个看似再平常不过的日子里,煤炭部部长王森浩悄然抵达这里,他的到来,如同一场及时雨,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不一样的温暖与希望。

王森浩部长的车缓缓停下,他刚一下车,那高大挺拔却又带着几分亲和的身影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尽管他已年届 66 岁,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浅浅的皱纹,但这些痕迹反而让他多了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的沉稳和睿智气质。他目光如炬,深邃的眼神里满是关切,缓缓地往四周打量,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这时,他瞧见不远处有两个刚从井下上来的工人,两人步伐蹒跚,满脸疲惫,脸上、身上都沾满了黑乎乎的煤灰,汗水混合着煤灰,在他们脸上划出一道道痕迹,只露出一双布满血丝却又透着坚毅的眼睛。在瞧见部长的那一刻,他们的眼神里闪过一丝紧张和局促,像受惊的小鹿,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还悄悄用手拍了拍身上的煤灰,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整洁些。王森浩部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那笑容如同冬日暖阳,让人心里一暖。他大步走上前去,伸出自己宽厚且有力的手掌,稳稳地握住了两人的手,声音爽朗又亲切,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也是从矿工干起来的,咱们都是一家人呐!” 这话一出口,两个工人紧绷的身体一下子放松了下来,原本紧张的神情也渐渐缓和,脸上露出了腼腆而又略带羞涩的笑容,那笑容里,满是被理解、被认同的喜悦。

这一幕,就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周围的矿工们见状,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好奇地围拢了过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里满是好奇和兴奋,小声地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就是部长啊,看起来可真亲切!”“是啊,没想到部长会来咱们这偏远的矿区。” 王森浩部长看着眼前这些被岁月和劳作打磨得朴实无华的面孔,笑容愈发灿烂,他提高了音量,声音洪亮而坚定,语重心长地说道:“大伙下井的时候,安全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只有保证自己平平安安的,才能踏踏实实地干活,家里人也能放心,矿区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是不是这个理儿?” 他一边说着,一边目光真诚地看向每一个人,眼神里透着关切与期待。矿工们纷纷点头,有的还大声回应:“部长说得对!”“一定注意安全!” 那场面,就像许久未见的亲人在唠家常,温馨而又自然。

说完,王森浩部长的目光在人群中缓缓扫了一圈,眼神里满是慈爱,然后笑着提议:“咱们大伙一起合张影吧,留个纪念!” 这话一喊出口,现场瞬间像炸开了锅,热闹了起来。矿工们兴奋得脸都红了,激动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他们你推我搡地凑到一起,相互打趣着。有个年轻的矿工,一边咧着嘴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一边还手忙脚乱地整理着自己皱巴巴的衣服,嘴里嘟囔着:“可不能在部长面前出丑。” 引得周围的人一阵哄笑。大家很快站好了位置,有的调皮地探出半个脑袋,有的还偷偷比了个胜利的手势,想让自己在照片里更显眼些。谷泓喜抱着相机,激动得手都在微微颤抖,他眼睛紧紧盯着取景器,嘴里不停地说着:“大伙笑一笑,再笑一笑!” 随着 “咔嚓、咔嚓” 的快门声,那一张张充满喜悦和幸福的笑脸,还有王森浩部长亲切和蔼的面容,都被定格在了这一刻,成为了这个夏天最珍贵、最难忘的记忆。

拍完照,王森浩部长转过身,表情认真而严肃,眼神坚定地对旁边的局矿领导说:“一定要把照片洗出来,给每一个参加合影的矿工都发一张,这可是他们的宝贝,是他们和部长同框的珍贵回忆,可千万别忘了。” 领导们连忙点头,腰杆挺得笔直,连声应道:“您放心,一定办好!” 那态度,仿佛在接受一项无比重要的使命。

接着,王森浩部长站到了人群中间,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大声说道:“我盼着咱们矿区能越来越兴旺,日子越过越红火,让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说着,他双手合十,缓缓举过头顶,眼神里满是期许和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矿区繁荣昌盛的未来,“也祝愿十里坪的每一个家庭都能平平安安,幸福美满!” 他的声音浑厚有力,在矿区上空久久回荡,每一个字都像一股暖流,流进了大家的心里,温暖了每一个角落。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掌声如雷贯耳,持续了很久很久,掌声里,满是对部长的感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王森浩部长要离开了,他向前走了几步,却又突然停住,像是被什么东西牵绊住了脚步。他缓缓转过身来,目光深情地望着眼前的矿区,望着这些质朴憨厚的矿工,眼神里满是不舍。他沿着运输铁道线,慢慢地往回走,一步一步,走得那么慢,每一步都仿佛有千斤重,仿佛想把这里的一切都深深地刻在心里,铭记每一个画面、每一张面孔。他的眼睛渐渐湿润了,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矿工们在井下辛勤劳作的身影,那昏暗的矿道里,矿工们挥汗如雨,为了生活,为了矿区,默默付出。他心里满是牵挂,牵挂着这些可爱的人们,牵挂着矿区的未来。矿工们望着部长的背影,眼眶也红了,有的悄悄用手抹了抹眼泪,那眼泪里,有感动,有不舍。王森浩部长边走边向大家挥手,那挥动的手,就像在诉说着无尽的关怀和不舍,每一次挥动,都像在传递着一份温暖的力量。走到汽车旁,他久久没有上车,只是不停地挥动着手臂,和大家作最后的告别。那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矿工的心里,成为了他们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车队缓缓启动了,车轮滚动,扬起一片尘土。“再见,矿工朋友们!” 王森浩部长的声音从车窗里传了出来,还是那么亲切、温暖,带着一丝眷恋。“再见,部长同志!” 矿工们大声回应着,声音里带着浓浓的不舍和感激,那声音,仿佛要冲破云霄。“再见!——” 这一声声道别,在矿区上空久久不散,诉说着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那情谊,如同陈酿的美酒,越久越香醇。王森浩部长还从车窗探出头来,不停地挥动着手臂,直到汽车消失在远方,变成一个小黑点,大家才缓缓放下了手,可目光依旧紧紧追随着汽车离去的方向,久久不愿移开。

人们站在原地,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心里都清楚,这是一位了不起的部长,一位本该在京城运筹帷幄、掌控大局的领导,却不辞辛劳,跨越千山万水,历经长途跋涉,来到这偏远的矿区,看望他们这些普通的矿工。他的这份关怀,这份牵挂,这份对基层群众的深情厚谊,让每一个人都打心底里感动,这份感动,如同种子,在大家的心里生根发芽。

送走王森浩部长后,主坪洞井口和整个矿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虽然天气依旧炎热,炽热的阳光依旧毫不留情地照射着大地,但大家的心里却涌动着一股不一样的力量。尽管已经入秋了,但在人们的心中,却像春天一样,满是希望和憧憬。大家都在盼着,在部长的关心和鼓励下,矿区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当天晚上,矿区的人们还沉浸在白天的喜悦之中。当矿区新闻播出时,大家又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王森浩部长的身影。原来,离开十里坪煤矿后,他顾不上舟车劳顿后的疲惫,马不停蹄地前往花山矿棚户区。他走进一间间低矮破旧的干打垒土房,屋内光线昏暗,陈设简陋,每到一户,他都会轻轻坐在炕沿上,动作轻柔,生怕惊扰到主人,然后拉着矿工和家属的手,眼神专注而关切,仔细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问他们吃得好不好,住得暖不暖,还有什么困难。他听得认真,每一个回答他都铭记在心,记得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还不时地安慰着大家,给他们出谋划策。来到矸石电厂,他一头扎进车间,车间里机器轰鸣,热气腾腾,他这里瞅瞅,那里摸摸,不放过任何一个设备,认真查看设备的运行情况,还不时地向工作人员询问技术问题,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切实可行的建议。

之后,他又赶赴龙洞煤焦厂,详细了解那里的生产流程、经济效益和未来规划,和厂里的负责人一起围坐在会议桌前,热烈地探讨发展的方向,他的每一个观点,每一个建议,都像一盏明灯,为矿区的发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王森浩部长的每一个举动,都让大家看到了他对煤炭事业的热爱和对矿工们的关心,也让大家对矿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坚信在部长的关怀和引领下,矿区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