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文学
一个绿色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仓储单元里的空气依旧滞重,猜忌的毒芽虽被暂时压下,却仍在看不见的角落悄然滋生。阮清言最后那句冰冷又锐利的话,像一道微光,刺破了被第三方当成棋子的无力感,却也带来了更深的寒意——他们要面对的,远不止忘忧科技这一个庞然大物。

“走。”阮清言不再多言,动作利落地开始清理痕迹。她将超声波清洗机和焚化炉的运行记录彻底擦除,甚至用特制的喷雾处理了两人可能留下的微量皮屑和毛发。每一个步骤都精准、高效,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谨慎。

江述沉默地看着。信任一旦出现裂痕,观察的视角便悄然改变。他依旧相信阮清言对抗忘忧科技的决心,但也无法再像之前那样全然交付背后的盲区。他们现在是因共同利益而暂时同行的困兽,彼此提防着来自未知方向的冷箭,包括可能来自对方的。

阮清言似乎察觉到了他沉默下的疏离,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将一套新的伪装用品扔给他——一顶普通的鸭舌帽,一副黑框平光眼镜,一件风格与她身上那件类似的、毫不起眼的深色连帽外套。

“换上。从现在起,非必要不说话,所有交流通过加密文本。”她递过来一个火柴盒大小的微型通讯器,屏幕只能显示寥寥数行字,“跟着我,保持三到五米距离。”

她自己率先戴上兜帽,拉低帽檐,整个人再次隐没在那种生人勿近的冰冷气场里。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自助仓储仓库,融入清晨渐渐繁忙起来的街道。阮清言选择的路径依旧是监控的死角和小巷,但她显然调整了策略,不再一味追求绝对隐蔽,而是更巧妙地融入稀疏的人流,利用行人和车辆的遮挡,如同两滴水汇入河流。

江述学着她的样子,压低帽檐,目光习惯性地扫视着周围。经过连日的变故,他对环境的敏感度被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街边橱窗的反光、路口摄像头的角度、行人看似无意投来的视线……一切都成了他需要下意识评估的潜在威胁。

这种持续的、低强度的紧张,比直接面对“清洁工”更消耗心神。

阮清言的脚步在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入口处稍微停顿了一下,通过加密通讯器发来指令:「进去,分开走,生活用品区,十分钟后收银台7号汇合。」

江述瞬间明白了她的意图——利用超市庞大的人流和复杂的货架作为掩护,同时采购一些必要的补给。他压低帽檐,跟着人流走进了超市。

超市里灯火通明,商品琳琅满目,广播里播放着欢快的促销广告。这与外面那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仿佛是两个次元。江述推着一辆购物车,强迫自己放松紧绷的神情,像普通顾客一样缓慢穿梭在货架间,随手拿起面包、瓶装水、能量棒等物品放入车内。

但他的眼角余光,始终没有离开过阮清言的方向。她也在不远处,看似随意地看着货架上的商品,动作自然,却总能巧妙地利用货架的转折和人群的流动,避开天花板上摄像头的直接聚焦。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

就在江述拿起一包压缩饼干时,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斜对面货架的一个角落。那里,一个穿着超市制服、正在整理货品的“员工”,动作似乎顿了一下。

那是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的年轻男人,身材不高,略显瘦弱。但江述的心跳却漏了一拍——那个员工整理货品的动作过于流畅和机械了,而且,他手腕上戴着一块与他身份格格不入的、造型极简的黑色电子表。

更重要的是,江述注意到,那员工的视线,似乎并非落在商品上,而是透过货架的缝隙,远远地、定格在了正在挑选电池的阮清言身上!

那不是打量顾客的眼神,而是一种……专注的、评估性的、冰冷的扫描!

几乎是一种本能,江述立刻低下头,假装研究手中的压缩饼干成分表,同时用极小的动作,敲击了一下藏在口袋里的通讯器,发送了预设的警告信号:「三点钟方向,货架后,疑似观察。」

他没有明确指向谁,但他相信阮清言能懂。

几秒后,他用眼角的余光看到,阮清言自然地放下了手中的电池,转向了旁边的文具货架,似乎完全没注意到异常。但她移动的轨迹,已经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利用几个高大的促销堆头,彻底隔绝了来自那个方向的视线。

那个“员工”似乎并没有察觉自己已被发现,继续着机械的理货动作,很快推着车转向了另一个区域,消失在货架尽头。

江述的心脏仍在狂跳。是错觉吗?还是又一个“清洁工”?他们的伪装已经渗透到了这种程度?连超市里都不安全了?

十分钟后,两人在7号收银台汇合。阮清言的神色没有任何变化,仿佛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他们沉默地结了账,提着购物袋走出超市。

直到再次拐进一条人烟稀少的小巷,阮清言才通过通讯器发来信息:「看到了。不是常规清洁工。更像外围的低级观察哨。我们被标记了,他们在用人力扩大监控网络。」

消息冷静得可怕。

江述感到后背发凉:「他们到底有多少人?」

「不知道。可能无处不在。」阮清言的回复带着一种冰冷的现实感,「郑毅的调查,第三方的小动作,可能都加速了他们的反应。他们在编织一张更密的网。」

她停下脚步,在一个废弃的报刊亭后蹲下,快速打开刚买的其中一瓶水,拧开盖子,却没有喝,而是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只有U盘大小的微型探测器,探入水中。

探测器顶端的微型指示灯闪烁起幽绿色的光。

「水没问题。」她将水递给江述,自己又打开了另一瓶进行检测。这种对一切外来物品近乎病态的检测程序,让江述刚刚稍微放松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

「刚才那个……怎么办?」江述接过水,忍不住问道。

「忽略。处理他会立刻暴露我们已经察觉,引来更直接的打击。」阮清言冷静地回复,「我们需要利用他们还在暗中观察的阶段,完成下一步。」

「下一步去哪?」

阮清言站起身,目光投向城市某个方向,那里是一片老旧的大学城区。

「去找一个‘鬼魂’。」她的回复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意味,「一个理论上已经‘社会性死亡’,但或许还残存着某些‘源代码’相关信息的‘鬼魂’。」

「红棉唱片当年有一个不起眼的签约制作人,在火灾前就因理念不合离开了。他后来沉迷于研究一些……非主流的声波与心理效应理论,发表过几篇被学术界嗤之以鼻的论文,大约五年前,他在一次失败的私人实验中重度烧伤,随后彻底销声匿迹。官方记录显示他已在三年前病逝。」

「但我在清理旧服务器垃圾数据时,发现过几条极其隐晦的、时间戳在他‘死亡’后的加密通信残留碎片,通信协议与他早年论文里提到的一种自创编码方式高度吻合。」

江述明白了:“他没死?他在躲起来继续研究?”

「大概率。而且他的研究方向,与那首‘无名曲’以及电池里的干扰频率,可能存在某种关联。他是我们目前能找到的、最可能理解这部分‘源代码’的人。」阮清言收起探测器,「但他极度警惕,几乎不可能被找到。我们需要一个他能看到的‘信号’,一个足够特别、能让他相信我们不是‘渔夫’派来的诱饵的信号。」

「什么信号?」

阮清言从购物袋里拿出刚才在超市文具区买的一盒最普通的、儿童用的八音按铃。每个按铃代表一个固定的音符。

她纤细的手指灵巧地拆开包装,然后,根据记忆中那短短一秒半的“无名曲”旋律碎片,小心翼翼地、依次按响了那几个对应的音符。

清脆、简单、甚至有些幼稚的铃音,在寂静的小巷里叮咚响起,编织出那短暂而忧伤的旋律轮廓。

「他如果还活着,如果还在关注相关领域,他一定能捕捉到这个特定的、复现的‘源代码’片段。」阮清言的眼神笃定,「这是他毕生研究的执念。这是他无法抗拒的‘饵’。」

「我们要在哪里‘钓鱼’?」

阮清言收起按铃,目光再次投向大学城的方向。

「他最后一篇论文里,隐晦提到过一家倒闭已久的、专营实验音乐和独立唱片的老唱片店。那里,可能是他唯一还会偶尔回望的‘巢穴’。」

「我们需要在那里,让这个‘鬼魂’……自己显形。」

阳光透过高楼缝隙照进小巷,却无法带来丝毫暖意。无形的网正在收紧,而他们,要去主动触碰一个可能根本不存在的幽灵。

每一步,都像是在深渊的边缘试探。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