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文学
一个绿色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看着眼前一个孔武有力、一个身怀巧匠手艺的两人,苏北心中那幅关于未来的蓝图,又清晰了几分。他没有丝毫犹豫,点头道:“好,我收下你们。但丑话说在前面,进了我的队,就得守我的规矩。不光是打猎,还有训练。”

“训练?”崔碗那张憨厚的脸上写满了不解,他拍了拍自己比旁人大腿还粗的胳膊,“苏北哥,俺有的是力气,还要咋练?”

肖雄也疑惑地看向苏北,他常年砍柴,耐力自认不差。

苏北笑了笑,没有过多解释,只是目光扫过自己家旁边那片堆满碎石和杂草的空地,沉声道:“明天一早,所有人带上家伙,先去那儿集合。”

第二天,天还未亮,苏北、苏北叔、苏青、白虾、崔碗、肖雄六人便齐聚在了空地前。苏北手里拿着一根烧黑的木炭,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画着草图,那上面是各种奇怪的标记和结构。

“这块地,我们要把它建成训练场。”苏北指着图纸,语气不容置疑,“白虾,你和苏青负责清理碎石杂草。崔碗,你的力气大,去那边山脚下,给我搬几块百十斤重的石墩过来。肖雄,你是木匠,这几根木桩的尺寸和搭建方式你看一下,你来负责。”

看着图纸上那些一米多高、间隔一米、呈梅花桩排列的木桩,还有那些需要拉在半空的绳索,所有人都有些发懵。这是要干什么?唱戏班子练功吗?

“哥,练这些有啥用?不如多花点时间进山打猎。”白虾忍不住嘀咕道。

一番话,问得众人哑口无言。他们脑海里都浮现出野猪那横冲直撞的恐怖模样,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练壮了,才能抓更大的猎物,才能在危险面前活下来!”苏北一锤定音,“从今天起,我们打两天猎,练一天体能。谁也别想偷懒!”

一声令下,众人再无二话,立刻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白虾和苏青卖力地清理着场地;崔碗二话不说,跑到山脚下,像抱柴火一样轻松地抱起一块百斤石墩,稳稳地搬了回来,看得白虾直咋舌;而肖雄则展现出了他作为木匠的专业,他用带来的斧头和凿子,没多久就按图纸要求,将几根粗壮的木柱精准地立在了地上,还用藤条绑得结结实实。

一个简陋但五脏俱全的训练场,在众人协力之下,不过半天功夫就初具雏形。

下午,第一次正式训练开始。

苏北先是亲自示范。“看好了,这叫蛙跳。”他双腿分开,猛地向前一跃,落地时膝盖弯曲,稳稳地蹲在地上,动作标准而富有爆发力。

众人看得面面相觑,这姿势……也太不雅观了。

“崔碗,你先来!”

崔碗憨厚一笑,学着苏北的样子,猛地一跳。他力气虽大,但身体协调性却差了不少,落地时“咚”的一声,像块石头砸在地上,差点没站稳。他跳了二十下,就扶着膝盖,额头见汗,大口喘着粗气,连连摆手:“不行了……不行了……这比扛一整天猎物还累!”

接着是深蹲、俯卧撑、绕着木桩练习闪避……一套现代特种兵的基础体能训练下来,这群平日里自诩身强力壮的庄稼汉,一个个全都累瘫在地上,汗水浸透了衣衫,连直起腰的力气都没有。

苏青递过水囊,看着大家狼狈的样子,苦笑道:“哥,你这练的是什么功夫,也太折磨人了。”

“折磨人,但管用。”苏北自己也是一身热汗,但呼吸却比其他人平稳得多,“坚持下去,不出半个月,你们就知道好处了。”

接下来的日子,忘二村的清晨便多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六个汉子在训练场上嘿哈嘿呦,时而像蛤蟆一样蹦跳,时而抱着石墩憋得满脸通红,引得村里其他人家的大人小孩都好奇地围观。

半个月后,这支经过系统训练的队伍,再次踏入了深山。

这一次,所有人都明显感觉到了不同。他们的脚步更轻快,耐力更持久,最重要的是,团队协作的意识已经刻在了骨子里。

“肖雄,左前方三十米,那片灌木丛,设一个套索陷阱。白虾,你去右边那条兽道,挖一个浅坑。崔碗,把那根圆木扛过去,做联动装置。”苏北站在一处高坡上,冷静地发号施令。

效果是惊人的。

上午刚过十点,就有一头四十斤左右的小野猪一头栽进了白虾挖的陷阱里。下午,又有两头不知死活的同类,接连中了肖雄的套索。

一天之内,捕获三只小野猪!这个战绩,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肖雄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他拍了拍自己做的陷阱,颇为自得:“陷阱搭得好,就是省力。”

有了如此巨大的收获,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么多的肉,一两天根本吃不完,放久了就会腐坏。

当晚,苏北召集众人,开始了另一项“黑科技”的教学。

“肉吃不完,我们可以把它做成能长期保存的肉干。”苏北让轩儿和苏青帮忙,将猪肉切成两三斤重的长条,然后拿出了前几天从县城换回来的宝贵粗盐。

“看好了,”苏北抓起一把粗盐,均匀地涂抹在肉块上,一边抹一边解释,“盐要抹得厚实、均匀,每个角落都不能放过。这样才能把肉里的水分逼出来,防止它变质。”

众人看得仔仔细细,学得一丝不苟。白虾和崔碗更是迫不及待地拿过肉块,有样学样地操作起来。很快,他们两家的火塘上方的房梁上,就挂满了一串串涂满盐巴的肉条。

苏北又指导他们,等肉腌制三天,微微风干后,就要保持火塘里时刻有微弱的火苗,用升腾起来的烟火慢慢地熏烤这些腊肉。

几天后,当一股混合着柴火香和油脂香的浓郁味道,从白虾和崔碗家的茅屋里飘散出来时,整个忘二村都沉浸在这种幸福的香气里。那挂在房梁上、被熏得金黄流油的腊肉,在昏暗的屋子里闪着诱人的光泽,一滴滴滚烫的油珠顺着肉的纹理滴落,掉进下方的火塘里,“滋啦”一声,爆开一小簇火星,让香味变得更加霸道。

崔碗坐在门槛上,看着自家房梁上那一片“肉林”,憨厚的脸上满是傻笑:“这样一来,这个冬天,天天都有肉吃了!”

忘二村,这个在乱世中挣扎求生的小村落,第一次,拥有了可以“囤积”的粮食。而这肉香,也如同黑夜里的灯塔,不可避免地吸引来了那些在黑暗中徘徊的、饥饿的目光。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