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文学
一个绿色的小说推荐网站
千年世家:从秦末到永恒小说全文阅读需要付费吗?寻找免费资源

千年世家:从秦末到永恒

作者:龙麟凤武

字数:94522字

2025-09-20 10:26:11 连载

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备受好评的历史脑洞小说——《千年世家:从秦末到永恒》!本书以林辰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作者“龙麟凤武”的文笔流畅且充满想象力,让人沉浸其中。目前小说已经更新94522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千年世家:从秦末到永恒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东汉汉安二年,暮春。齐郡的牡丹开得正盛,太守府的议事厅内,气氛却有些凝重。林峦看着来自洛阳的密报,眉头紧锁,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敲击。

“梁冀杀了太尉李固和大司农杜乔。”林峦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寒意,“就因为他们反对立蠡吾侯刘志为帝,梁冀竟在朝堂之上公然鸩杀大臣,陛下(汉质帝)只是说了句‘此跋扈将军也’,就被他毒死了。”

林岳站在一旁,脸色同样难看:“这梁冀比当年的窦宪还要嚣张,如今刘志即位(汉桓帝),他以大将军之职辅政,权倾朝野,连三公九卿都要看他脸色行事。洛阳城内,人人自危。”

林岱沉声道:“父亲,洛阳的商号传来消息,梁冀的爪牙最近在严查各地商队,说是要‘整顿市舶’,实则在搜刮钱财。咱们运往洛阳的丝绸和玻璃器皿,都被他们扣下了三成,说是‘孝敬’。”

林峦沉默良久,拿起案上的传家玉佩,指尖摩挲着温润的纹路。这枚玉佩见证了林家从秦末到如今的风雨,也仿佛沉淀着历代先祖的智慧。他想起祖父林嵩说过:“豺狼当道,不可与之争食,当寻窟而避,待其自毙。”

“传令下去,”林峦终于开口,语气沉稳,“关闭洛阳的商号,将所有货物和人员撤回齐郡。江南、岭南的商队也暂时收缩,只保留必要的往来。告诉各地管事,近期不得与洛阳任何权贵往来,尤其是梁氏一族。”

“那被扣下的货物……”林岱有些不甘。

“舍了。”林峦斩钉截铁,“比起家族安危,这点损失算什么?梁冀就像贪狼,你越给他,他越贪婪,不如彻底断了他的念想。”

悬浮在半空的林辰,看着林峦的决断,模拟器面板上的“家族存续状态”悄然调整为“收缩防御”:

【家族模拟器】

当前宿主:林辰(灵魂状态)

家族存续状态:收缩防御(避开梁冀锋芒,稳固齐地根基)

家族声望:郡望(主动退出洛阳,声望暂降,却得地方民心)

家族资产:一千五百万钱(收缩商路导致短期损失)

家族成员:

– 林峦(家主,60岁,胶东侯,专注齐地治理)

– 林岳(35岁,负责收缩商路,安置撤回人员)

– 林岱(33岁,加强齐郡农桑与工坊管理,弥补损失)

– 林渊(17岁,随林岳处理商事,初显应变之才)

– 林涧(林渊之弟,15岁,入太学就读,谨言慎行)

……(其余成员略)

梁冀得知林家撤回洛阳商号,心中虽有不满,但见林家并未公开反对,又听闻齐郡富庶,粮草充足,担心逼得太紧会生乱子,便暂时没有深究,只是将林家划到了“可拉拢也可打压”的名单上。

林家退出洛阳后,全力经营齐地。林岱改良了稻种,使粮食产量再增一成;林岳则利用撤回的资金,在齐郡开设了新的织坊和冶铁坊,雇佣流民做工,既解决了就业,又增加了收入。

齐郡书堂也迎来了新的高峰。林峦请来因不满梁冀专权而辞官归乡的大儒郑玄,主持书堂讲学。郑玄学识渊博,兼容并蓄,吸引了天下学子前来求学,齐郡俨然成了关东的文化中心。

“郑先生,您觉得梁冀能嚣张多久?”林峦在书房请教郑玄。

郑玄抚着胡须,沉吟道:“梁冀虽跋扈,却失尽人心。桓帝虽年轻,却非昏庸之辈,只是暂时隐忍。一旦时机成熟,必有雷霆之击。林公只需守住齐郡,静观其变即可。”

林峦点头:“先生所言极是。只是天下学子因梁冀专权而不得志,我想在书堂增设‘时务策’课程,让他们研习治国安邦之道,将来若遇明主,也能有所作为。”

郑玄赞许道:“林公此举,功在千秋。乱世之中,保存文脉,比保存财富更重要。”

林辰看着书堂内潜心苦读的学子,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了东汉末年的名臣,心中感慨。林家的传承,早已超越了家族本身,成为了守护文脉与民生的重要力量。这种“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智慧,正是世家延续的关键。

林渊在协助父亲处理商事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他发现齐郡的棉花种植虽已推广,但纺织效率不高,便参照古籍记载,改良了纺车,使纺纱速度提高了两倍。这种“改良纺车”很快在齐郡普及,棉花的需求量大增,林渊又建议在齐郡周边推广棉花种植,形成了“种植—纺纱—织布”的完整产业链。

“渊儿这步棋走得好。”林峦看着新织出的棉布,质地柔软,价格比丝绸低廉,深受百姓喜爱,“丝绸可远销权贵,棉布能惠及万民,两者并行,才是长久之计。”

林渊道:“孙儿只是觉得,做生意不能只盯着富人的钱袋,百姓的需求才是最大的市场。就像祖父说的,根基在乡土,乡土里最不能少的就是百姓。”

林峦欣慰地笑了,将那枚传家玉佩递给林渊:“这玉佩,该传给你了。记住,无论将来遇到什么风浪,都要记得,咱们林家的根,在齐郡的田野里,在百姓的心坎里。”

林渊双手接过玉佩,郑重叩首:“孙儿谨记祖父教诲。”

汉桓帝延熹二年,时机终于来了。桓帝在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的协助下,发动政变,收缴了梁冀的大将军印绶。梁冀与其妻孙寿自杀身亡,梁氏一族被连根拔起,牵连处死、流放者达数百人,朝堂为之一空。

消息传到齐郡,林峦正在田间查看棉花长势。听到回报,他只是弯腰摘下一朵棉桃,笑道:“贪狼终会被猎人所杀,只是可惜了那些被牵连的无辜。”

林渊在一旁道:“祖父,桓帝论功行赏,单超等五人同日封侯,宦官再次掌权,这会不会又是一场祸乱?”

林峦看着远方的天空:“宦官、外戚,本就是皇权的影子。影子太盛,阳光就会被遮住。但只要土地还在,百姓还在,总会有云开雾散的一天。咱们能做的,就是在云散之前,守好这片田,育好这些苗。”

梁冀倒台后,洛阳城一片混乱。桓帝下令清查梁冀的党羽,不少世家因曾依附梁冀而受到牵连。林家因早已退出洛阳,又在齐郡深得民心,不仅未受波及,反而有大臣向桓帝举荐林峦,希望他入朝辅政。

“父亲,陛下的诏书到了,召您入京任司徒。”林岳捧着诏书前来。

林峦看了一眼诏书,便放在案上:“替我草拟一份谢恩奏,就说我年事已高,不堪重任,愿在齐郡为陛下安抚百姓,输送粮草。”

林岳不解:“父亲,这是入朝辅政的好机会,为何要辞?”

林峦笑了:“洛阳是权力的漩涡,我这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了。倒是你,可将洛阳的商号重新开起来,但切记,只做生意,不涉朝政。”

林辰看着林峦的选择,心中了然。历经十二代,林家早已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权力就像火焰,能取暖,也能焚身,对于一个以民生为本的世家而言,远离权力中心,守护一方安宁,才是最好的传承。

桓帝见林峦执意推辞,也不勉强,只是下旨赏赐了大量金银,并特许齐郡继续免除三年赋税。林家的声望,在关东乃至全国,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这年秋天,林峦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六十五岁。齐郡百姓为他立祠画像,称之为“齐地之父母”。林渊正式接任家主之位,他继承了祖父的沉稳与父亲的务实,将林家的重心完全放在齐地与江南的民生与商贸上。

林辰的意识在齐郡上空盘旋,看着林渊带领族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棉纺,看着书堂里的学子们琅琅读书,看着商队的船只在汶水、长江上往来穿梭。

从秦末到东汉桓帝年间,林家已走过三百二十余年,历经十三代。这三百多年里,王朝更迭了数次,权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林家就像齐郡的那棵老槐树,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守护着民生与文脉。

模拟器面板上,“历史节点预警”再次亮起,预示着东汉末年更大的动荡即将到来。但林辰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只要林家的根还在,只要那枚玉佩上的温润还在,这个家族的故事,就会继续书写下去。

齐郡的田野里,新的棉花丰收了,洁白的棉絮像雪一样铺满大地,映照着阳光,也映照着一个世家生生不息的希望。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