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钱?”宁方平愣住了,父母也惊讶地看向宁方远。市委办公厅的工作虽然体面,但刚进去的工资也是有限的,他哪来的一笔钱?
宁方平的脸色瞬间变了,他猛地抓住宁方远的胳膊,声音都急得变了调:“哥!你说什么?你……你要干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咱们可不能干啊!市委办公厅那是多好的单位,你可不能为了钱犯错误!爹!妈!你们快劝劝我哥!”
他的反应激烈而迅速,显然是将宁方远的话误解成了要走歪门邪道。父母闻言也顿时紧张起来,脸上写满了担忧。
宁方远看着家人如临大敌的样子,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失笑,心里却暖暖的。他反手握住弟弟的手,安抚地拍了拍。
“想哪去了!你哥我是那种人吗?”他笑着摇头,“我是打算写本书,赚些稿费。”
“写书?稿费?”宁方平眨眨眼,一时没转过弯来。在他的认知里,写书那是大作家的事,离他们这样的农家太遥远了。
“对,”宁方远语气笃定,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在大学四年不是白学的,肚子里攒了不少东西,正好结合现在的形势,写点东西。出版社的编辑老师看过我的提纲,觉得很有价值,已经答应出版了。到时候会有稿费,虽然不一定很多,但支持你上大学、做点小生意启动资金,应该没问题。”
他这番话半真半假,出版意向确实有,但还没到敲定的地步。可他前世作为历史系研究生,深谙这个时代的知识需求和出版风向,对自己要写的内容极有信心。更重要的是,他必须用这个理由打消家人的疑虑,给弟弟一个光明正大的希望。
宁方平张大了嘴巴,看着哥哥,眼神里的惊慌变成了难以置信和巨大的惊喜:“哥……你说的是真的?写书?你写的书能卖钱?”
父亲宁山和母亲张莲也松了一口气,继而脸上焕发出另一种光彩。儿子不仅成了“市委干部”,还能“写书出书”?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祖坟冒青烟般的荣耀,比听到分配消息时更令他们感到震撼和自豪。
“当然是真的。”宁方远笑着肯定,“所以,方平,你安心备考,不要有负担。选你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家里的债,未来的日子,有哥在。”
昏黄的灯光下,宁方远的目光清澈而坚定
回家第五天,宁方远告别父母兄弟,背上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前往宁州市委报到之路。
宁州市委办公厅位于市中心一栋苏式建筑内,红砖墙面,高大廊柱,处处透着庄严肃穆。进门需要登记,门卫仔细核对了他的介绍信和录用通知书,才放他进去。
人事处的王处长接待了他。王处长五十多岁年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说话慢条斯理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小宁啊,欢迎来到市委办公厅。”王处长一边翻看他的档案,一边说,“你是汉东大学的高材生,又是学生会主席,组织上对你很重视。但也要记住,机关工作不同于学校,要讲规矩,守纪律,少说话多做事。”
宁方远恭敬地点头:“谢谢王处长指点,我一定虚心学习,努力工作。”
“好,态度不错。”王处长满意地点点头,“按照惯例,新来的大学生都要先从基础工作做起。你先到综合处帮忙,负责文件收发和归档工作。有什么问题可以请教老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