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文学
一个绿色的小说推荐网站
哪里能找到洪荒:我的师父是菩提祖师小说的最新更新和免费章节?

洪荒:我的师父是菩提祖师

作者:辞姿

字数:827272字

2025-10-19 10:13:50 连载

简介

备受瞩目的男频衍生小说,洪荒:我的师父是菩提祖师,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作者辞姿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如果你喜欢阅读男频衍生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

洪荒:我的师父是菩提祖师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祖师尚未开讲,大慧便出列跪拜道:“师父! 砍柴已久,恳请传授道法。”

祖师看向姜远,问道:“童儿,大慧砍柴多久了?”

姜远答道:“师父, 日夜锤炼金丹,冬炼阴火,夏炼阳火,循环五载,应是五年。”

祖师点头,又问大慧:“砍柴五年,可算足够?”

大慧忙道:“够了!够了!”

祖师再问:“当真?”

大慧坚定道:“当真!”

姜远默然不语。他得元神相助,能察大慧心猿未伏,祖师令其砍柴,自有深意,或为断因果、镇心猿。如今大慧如此急切,无异于舍本逐末。

祖师心善,必会授以小术,然大慧若学之,日后恐生祸端。

果然,祖师沉吟片刻,道:“既如此,我传你‘静’字门道法,含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持斋戒语、睡功立功等。”

大慧大喜过望,高声道:“ 愿学!”

心猿未定,因果未了,岂知旁门与正道之别……

————

自大慧习得“静”字门道法,又过五载,岁月如梭。

姜童儿对大慧修行“静”字门道法之事不发一言,只专心炼就金丹,盼五人早日齐聚,共助元神。

这日,祖师登坛 ,召姜远与大慧前来。

姜远行至瑶台,向祖师行礼道:“ 拜见师父。”

祖师含笑抬手:“童儿免礼,你修行精进,甚好。”

祖师法力高深,一眼便知姜远金丹将成。虽进展缓慢,步履维艰,然根基稳固,待金丹成形,必能突飞猛进。

姜远落座道:“ 日夜炼丹,不敢懈怠。”

祖师微微点头,暗自欣喜:”这孩童元神充盈,心性沉稳,又有豫鼎护持,金公初成,邪祟难侵,确是修道之材,假以时日必能炼就金丹。”

当初祖师传授道法时,只道这童子会知难而退,不想他竟真入了门径。

姜远刚坐定不久。

大慧上前行礼:”师父, 来了!”

祖师问道:”大慧,你近日修习’静’字门 ,可有进益?”

大慧手舞足蹈,喜形于色:” 已有所成!如今得享长生,好不快活,多谢师父指点!”

祖师追问:”且说说你是如何修得长生。”

大慧笑道:”承蒙师父传授’静’字门要诀, 勤修辟谷之法,参悟睡中禅机,如今已能数载不食,梦中得道,连 也奈何不得!”

祖师颔首:”甚好,你且入座。”

大慧应声落座于姜远身后。

祖师开始讲授道法真谛。

姜远听得如饮甘露。

却见大慧昏昏欲睡。

祖师见状喝问:”大慧,为何不听讲?”

大慧惊醒道:”师父, 修的是辟谷睡禅,实在听不懂这些深奥道理!”

祖师叹道:”既如此,你且回去静修吧。”

大慧告退后,瑶台上只剩师徒二人。

祖师问姜远:”你如何看待大慧?”

姜远出列答道:”师弟心性浮躁,虽得门径却助长妄念,想必平日砍柴功课也有所懈怠。”

祖师点头:”此乃二神作祟。你见他自称得道,作何感想?”

姜远摇头:”这般长生算什么正道?不过’窑头土坯’罢了,未经水火锤炼,遇雨即溃!”

旁门左道看似捷径,实则根基虚浮,更易被邪念侵扰,岂是长生正途。

祖师赞许道:”徒儿见识不凡!”

遂继续讲经说法。

姜远听得心旷神怡。

……

结束后,姜。

大慧与姜远寒暄几句,渐渐熟络起来。

大慧忽然话锋一转,问起姜远所修何法。

姜远摇头笑道:”我所修之法远不及你。你只需守谷修粮,坐禅入梦便可长生。而我却要每日吞吐天火,方能守住本源,免得魂魄被 勾去。”

大慧惊讶道:”师兄,吞吐天火是何等 ?”

姜远答道:”此乃苦修之道。”

大慧追问:” 还有苦乐之分?”

姜远笑道:”师弟有所不知,每日吞吐天火时,烈焰焚身,浓烟呛眼,神魂剧痛,犹如堕入九幽地狱。”

大慧闻言既惊惧又庆幸,暗喜祖师传授的是轻松法门,免去这般苦楚。

他安慰姜远几句,便回静室修炼睡功。

姜远见状摇头轻笑,转身出洞而去。

……

瑶台后的祖师静室内。

祖师聆听洞中动静,闭目良久,欣然道:”善!”

“此子天赋不凡,他日若我不在,由他主事,我也放心。”

……

寒来暑往,不知岁月几何。

姜远冬炼阴火,夏炼阳火,如此循环十三载。

十三年来,他体内武火不断锤炼,炉鼎通红处,两枚火珠如轮飞转,浑然一体。姜远明白此乃他的兵器,却不解为何化作双珠,更不知如何运用。

但他确信,待双珠成形,金公显现,一切自会明了。

这十三载间,他并非终日苦修。除听祖师讲经外,常去左家走动。左家娶了逃难女子为妻,现已生子。姜远不禁感慨,自己修行之余,人间已历数代。

另有修行者陆续来投,祖师慈悲,有远者皆可入洞,如今洞中已有七人。

姜远专心修行,不知同门进境,祖师也嘱咐他专注己道。

这日,姜远正坐青苔石上苦炼金公。

忽见东方金光大作,隐有熊吼。他凝神望去,泥宫震动,元神相助。远远望见一头苍老垂死的熊影。

“周王室……”

“气数将尽。”

姜远喃喃自语。

凭借元神感应,他知晓天命。

正思索间,东方骤变,紫气漫天而来……

三万里紫气东来!

姜远见东方异象,紫气浩荡,不明所以。

元神相助下,他看见老熊哀嚎,方知周王室气数已尽。

熊乃周朝图腾。周室姬姓,黄帝之后。黄帝居轩辕丘,号轩辕氏,建都有熊,故又称有熊氏。

此熊象征周室国运,衰老意味着王朝将倾。

自”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之说流传,周室气数已尽。

这东来紫气,却是何征兆?

姜远曾在洛邑见过紫气,那时老子周身笼罩紫光。

“童儿,过来。”

祖师的声音随风传来。

姜远不敢怠慢,立即起身返回洞府。

不多时。

姜童儿回到洞府,在瑶台前行礼。

祖师亲自扶起他,问道:”可曾观得天象?”

姜远点头,扶着祖师坐下:”师父, 见紫气东来,隐入西牛贺洲。”

祖师道:”此乃伯阳之道。当年他为周室寻求生机,奈何周室不堪扶持。如今周室将亡,伯阳已弃之。”

姜远恍然大悟。原来老子在洛邑担任守藏室之职,是为周室寻生机。可惜周室如闻道不前者,错失良机,今日 实乃天数。

姜童儿又问:”师父,这与紫气东来有何关联?”

祖师解释道:”伯阳即将重返天庭。他尚有个名号叫太上。此番出世,为世间留下一线生机,既济南瞻部洲,亦渡西牛贺洲。紫气东来三万里,伯阳西行经西牛贺洲,三十三年后重归天庭,紫气自散。”

姜远闻言震惊。他曾在梦中听过《老子出关》的传说,言老子西出函谷,紫气东来三万里。

不想此事竟是真的。周室将亡,老子西行要为两洲留下生机。

姜远问道:”师父,西牛贺洲苦海可有变化?”

他知西牛贺洲众生久陷苦海,难以超脱。

祖师道:”变与不变,不在你我,而在众生。”

姜远顿悟:”师父是说’道法自然’之理?”

祖师点头:”正是。紫气东来,使人元神清明。有心者自能悟道,无心者强求不得。”

姜远问:” 当如何行事?”

祖师指着他说:”当年伯阳赐宝,你虽以棋局相谢,恩情未了。如今你去为伯阳牵牛,了却这段因果。”

姜远行礼:” 明白。只是 不在,无人侍奉师父…”

祖师摆手:”无妨,不过三十三年光景。”

姜远只得应下。

祖师又道:”三日后你去函谷旧址等候,伯阳必经此地。”

姜远再次称是。

正说话间,大慧走来。

姜远见他模样,暗自吃惊:这位师弟竟放纵心猿到如此地步,全然不像修行之人。

短短十三年,怎会让心猿如此猖狂?

大慧行礼道:”师父!”

祖师问:”不在静室修行,来此何事?”

大慧昂首道:” 自觉修行圆满,欲出山度化世人,请师父准许!”

祖师反问:”果真圆满?”

大慧言道:“睡功已就,辟谷之术亦成,十年不饮不食,亦无大碍,可得长生,已悟长生玄机。”

祖师点头道:“既如此,你可下山去了。”

大慧闻言欣喜,向祖师叩拜,忽见姜远,问道:“师兄不与我同行?师弟愿将长生之道与师兄共享。”

姜远默然许久,摇头道:“我无此福分,师弟请便。”

大慧叹息,独自离去。

师徒二人目送大慧出洞。

祖师坐于,问道:“童子,如今洞中还有何人?”

姜远答道:“师父,洞中除我之外,尚有五人, 不知其法号。”

祖师点头:“此五人皆习旁门左道,他日下山必生祸端,如大慧一般。”

姜远摇头道:“师父,大道常在!不悟者,非师父之过!”

祖师含笑颔首,只教姜远早做准备,三日后启程赴函谷。

姜远应下,走出洞府。

三日远行在即,修行不可懈怠,炉火煅金,日夜不息,否则前功尽弃。

……

三日后。

姜远奉师命下山,前往南瞻部洲。

临行之际,左氏子知其远行,特来相送。

左氏子颤颤巍巍来到洞前,捧着一包干粮道:“上师,此乃小老儿亲手所备,山中野果,地里干粮,请上师带上,免得腹中饥饿,那滋味可不好受!”

姜远见左氏子老态龙钟,感慨万千,昔日曾见他出生,抚顶赐福,而今少年已成老叟,沧海桑田。

他早已不需人间烟火,却难却左氏子心意,接过包袱道:“你有心了,令尊若知,定感欣慰,此物我收下了。”

左氏子欢喜道:“此乃小老儿本分,年年山中遇虎豹,高呼’广心’之名方得活命,早已欠上师数条性命。”

姜远问道:“你如今年迈,老母已逝,可悔当年我劝你修行?若修行,或可得长生。”

左氏子摇头:“粗鄙之人温饱尚难,何谈修行?命数有定,不敢强求。”

姜远感叹,大慧之心竟不及左氏子,若有大慧有此心境,何至心猿放纵。

又道:“安心居于山中,祖师有言,左氏一家,当得平安,无人相害。”

言罢。

姜远携包袱下山,纵身十丈,踏空而行。

片刻即至山脚,自他下山,脚下现金光大道,璀璨夺目,直指东方,显是祖师法力。

金光道上,纵使西牛贺洲妖魔横行,亦不敢犯。

此乃祖师!

姜远转身向灵台方寸山叩首拜谢,继而踏上金光东行,直往函谷……

姜童儿踏金光而行,直指东方,历经酷暑严冬,三秋寒霜,光阴一载,已近南瞻部洲。

姜童儿行于道上,极目远眺,见金光尽头,知祖师法力直达函谷,行将抵达。

“幸而紫气犹在,未误时辰。”

姜远见东方紫气未散,心神稍安,知晓老子还未抵达函谷。

这一年来,他勤修不辍,已将天火纳入肺炉,炼得金丹如日般赤红,修为渐长,金公之形初具轮廓。

他缓步前行,脚下金光消散时,南瞻部洲已近在咫尺。

童子转身朝灵台方寸山恭敬一拜,谢过祖师指点,随后踏入南瞻部洲地界。

甫入南瞻部洲,函谷再度映入眼帘,却见此处已非旧貌——一座雄关矗立于狭窄隘口,城门仅容一车通过,若紧闭关门,当真令人望而生畏。

姜远莞尔:“当年师父曾说,此地若设关隘,必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若他知晓今日果真建起此关,不知作何感想?不如就叫‘函谷关’罢。”

言罢,他快步向关前行去。

临近关口,姜远忽见一中年男子携五六仆从静立道旁,脚下道路纤尘不染。

他凝神细看,泥丸宫微微震动,元神示警,察觉此人气度不凡,周身隐现灵光,竟是一位世间罕见的贤者。

那男子见姜远走近,上前施礼道:“函谷关令尹喜,拜见西方圣人!”

姜远讶然:“何必行此大礼?我不过一介童子,岂敢称圣?”

此人竟是尹喜!梦中曾闻其名,乃道教文始真人,楼观道祖师,地位尊崇。这般人物为何对他行礼,还称他作西方圣人?

尹喜恭敬道:“圣人容禀。在下自幼研习天象,略通占卜之术。一年前夜观星象,见紫气东来如龙,知有圣人西行;又见西方金光耀目,料定将有圣人东渡。今日得见尊颜,腰间豫鼎生辉,神完气足,必是西方圣人无疑。”

姜远摇头:“关令慧眼,但我确非圣人。家师菩提祖师居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与东方圣人交好,特命我前来迎候。我不过是代师行事罢了。”

尹喜恍然,连忙向西叩首九次:“是在下唐突,错认仙童为圣,望乞恕罪。”

姜远扶起他道:“师父若知,定不怪罪。”

尹喜欲备轿相迎,被姜远婉拒:“我在此候圣驾即可。”

“敢问仙童法号?”

“姜远,法号广心。”

尹喜遂引姜远入关,设宴款待。

姜远在关外寻一处静地,盘膝修炼,不食人间烟火,每日吞吐天火淬炼金丹。

这般景象引得关内众人惊叹,纷纷传言关外来了一位不食五谷的神仙。

关令尹喜见状亦觉惊奇,未曾想姜远竟有如此修为。

……

如此修炼三四月,直至春回大地。

这日姜远忽睁双目,泥丸宫震动,远望天际见紫气东来,如海浪翻涌。

老子将至函谷!

姜远起身舒展筋骨,正欲前去相迎,忽见尹喜走来。

尹喜恭敬行礼:”上师!圣人将至,可否请您与我同往迎接?”

姜远问道:”你如何知晓?”

尹喜答道:”近日心神感应,又见上师 数月忽动,故有此猜测。”

姜远赞许道:”果然慧根不凡。”

尹喜连忙谦辞:”在下凡夫俗子,岂敢与西方圣人相比。”

姜远瞥见地上残留的食盒痕迹,心知尹喜日日派人送食,对此人心生好感。

“紫气已现,圣人将至,关令可愿与我同往?”

尹喜欣然应允。

二人出关时,尹喜命仆从清扫道路四十里,纤尘不染。

姜远暗忖:”此人诚心修行,日后必成大器。”

遂在四十里外静候。

……

等候半月有余,起初关民士卒皆来相随。

五日不见圣人,关民散去;十日不见,士卒离去;又过半月,尹喜仆从仅剩三人。

这日姜远收功远眺,忽见天际紫气氤氲,祥云缭绕。

“来了。”

众人随姜远立于道旁。

远处现出一位倒骑青牛的老者,正是老子。

青牛近前,姜远执礼:”广心拜见伯阳先生。”

老子见是姜远,展颜笑道:”不想在此遇见广心。当年见你尚在悟道途中,如今金丹将成,果然慧根非凡。”

姜远笑道:”承蒙先生当年鼎中指点。今奉师命,特来为先生牵牛引路。”

老子含笑应允……

——————

老子允姜远牵牛之请。

姜远再施一礼,行至青牛身侧。

青牛抬头望见姜远腰间豫鼎,顿时垂首驯服。

函谷关守将尹喜来到老子面前,恭敬行礼道:”关令尹喜,拜见圣人!”

老子淡然一笑:”老夫不过是个贫贱老头,当不起关令大礼。”

尹喜正色道:”我观天象见紫气东来,如龙腾云海,便知有圣人西行。又见上师亲自相迎,若非圣人岂能得此礼遇?”

老子目光平静:”广心这孩子只是念我腿脚不便,特来牵牛护送,免得我被野兽所伤。老夫怎敢称圣?听闻列侯之中多有贤者,圣人当在其中。”

姜远静立青牛旁,默不作声。

尹喜坚持道:”列侯终日忙于政务,岂能成圣?广心上师乃西方圣人之徒,能让他牵牛相随的,必是圣人无疑。恳请先生成全,让我也效仿牵牛之礼。”

老子反问:”你真认定我是圣人?”

“千真万确!”

老子端详尹喜许久,点头赞许:”是可造之材。”

尹喜再拜:”请圣人入关,我已备好清净居所。”

老子应允:”善。”

尹喜喜出望外,命两名仆从前导开路。

姜远轻拍牛背,青牛低鸣着向函谷关行进。见老子倒骑青牛,知其另有深意,便未加催促。

通灵的青牛跟随尹喜指引,不多时便进入关内。

老子对姜远道:”广心,这趟路程要走三十三年。”

姜远会意:”伯阳先生放心, 明白。”

老子欣慰道:”若非你已入道多年,我也不敢让你同行。菩提近来可好?”

姜远答道:”多谢挂念,师尊一切安好。”

老子见姜远举止沉稳,暗自赞许:”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行至关内,尹喜正要引老子前往住处,忽见一人跪伏拦路。

姜远停步,觉得此人面善,腰间”太玄清生符”微微颤动,认出是老子昔年在洛邑的仆人。

尹喜喝问:”来者何人?”

那人高喊:”小人是洛邑徐甲,曾在老子府上做工。老子许诺日付百钱,却拖欠百万工钱未付,今日特来讨要。”

姜远闻言暗叹此人愚昧,竟为区区钱财拦阻圣人。

尹喜惊疑:”此话当真?”

徐甲信誓旦旦:”句句属实。”

姜远上前,伸手指向徐甲:”你可认得我?”

徐甲抬头细看,只觉眼熟却想不起。

姜远道:”当年随师尊拜访伯阳先生时,曾与你有一面之远。”

徐甲猛然醒悟道:“原来是你!当年见你尚是稚童,如今却似天仙临凡,一时竟未认出!”

姜远淡然问道:“既已相认,可知你我何时初见?”

徐甲挠头苦思良久,终是摇头:“实在记不清了。”

姜远冷笑道:“那已是近两百年前的事了。你真当自己寿元绵长?若非伯阳先生赐你太玄清生符,让你窥得旁门长生之术,只怕早已被 索命。如今竟有脸向伯阳先生讨要工钱?”

徐甲闻言骇然,张口吐出灵符。清风拂过,他瞬间化作白骨倒地。

正所谓”道破天机元气散,旁门左道难长生”。

老子骑坐青牛,见姜远施法,含笑颔首。

尹喜伏地叩拜:”圣人明鉴,此人愚钝,不识大道,错过机远。但他并非存心冒犯,恳请圣人赐其重生之机。”

老子这才开口:”我本许诺入安息国后以黄金结算工钱,奈何他心浮气躁。罢了,既已收回灵符,便两清了。”

说罢目视姜远。姜远会意,轻拍牛背继续前行。

尹喜忙将灵符放回白骨口中。清风再起,白骨生肌,徐甲转眼复生,仆从们惊呼连连。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