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备受书迷们喜爱的小说推荐小说,中国宰相的非正常死亡,由才华横溢的作者“赤军”倾情打造。本书以周勃张居正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59922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中国宰相的非正常死亡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悲剧收场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了,太子驷继位,就是秦惠文王。商鞅的后台突然之间倒塌,公子虔之流立刻就跳了出来,指使人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本来就不喜欢商鞅,而且自己以前犯罪差点就落在商鞅手上,全靠两个师傅帮忙顶罪才全身而退,因此他立刻下诏逮捕商鞅。
商鞅预先得到了消息,匆忙逃出咸阳,跑到函谷关口。此时天色已黑,他打算先寄宿一宿,明天一早就出关去,逃往别国,没想到旅店主人因为不认识他,所以不肯收留,说:“按照商君所订的法令,如果我收留了没有通行证明的客人,是要连坐被判刑的。”据说商鞅仰天长叹:“呀,没有想到我所订立的秦法竟然还有如此弊端!”
这则小故事记载在《史记》中,行文的笔法正说明司马迁并不喜欢商鞅,他在其后的“太史公曰”中就说:“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其实旅店主人就算认识商鞅,也未必敢于收留他,因为商鞅所订立的秦法是无私的,一切都由国法所规定,不因人的身份地位高下而有所区别,按照法律,即便商鞅没有遭到秦惠文王的追捕,他不携带通行证明,照样哪里都不能住。而商鞅最后慨叹秦法的弊端,恐怕只是在哀伤自己的命运不济,认法不认人,又有何弊端可言?
况且,商鞅虽然没有住进旅店,照样还是出了函谷关,说他没有携带通行证明,恐怕不确,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后人编造出来的。总之,商鞅离开秦国,想要逃到魏国去,但魏人早就对他恨之入骨,坚持不肯接纳。商鞅想要通过魏国跑到别国去,魏国人认为:“商君是秦国的罪犯,现在秦国正强盛,他们的罪犯经过魏国逃亡,是会触怒秦人的。”于是把商鞅又赶回了秦国。
商鞅没有办法,只好逃回自己的封地於商,召集部属,发兵去攻打郑国。至于他是想杀开一条血路,跑到别国去呢,还是想占据郑国以自立,那就没有人知道了。
没有国君的命令,擅自发兵攻打他国,这其实就是新法中所明令禁止的“私斗”。商鞅自己破坏了新法,被迫展开“私斗”,立刻就被旧贵族抓住了把柄,惠文王正式发兵进攻商鞅的军队,在郑国境内的渑池交了一仗,商鞅兵败被杀。即便如此,旧贵族们还觉得不够解恨,于是就把商鞅的尸体载运回来,在咸阳施以车裂之刑。惠文王宣告说:“这是一个教训,看以后谁还敢象商鞅一般谋反作乱!”
其实商鞅根本没有谋反,他既没有割拒於商,抵抗秦军,也没有攻陷任何秦国的城池,只是拉着队伍想杀到外国去,保自己一条活命而已。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革秦法,使得秦国日益富强,惠文王虽然杀了商鞅,也并没有把法令再改变回来,此后的秦国就沿着商鞅所设定的道路逐步走向富强。这说明,要说秦人皆恨商鞅,那是不对的,痛恨商鞅的只是公子虔等旧贵族而已。然而商鞅极大地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甚至残害公子虔、公孙贾等人的肉体,却依旧饶过他们一命,除恶不尽,这才会反受所害。照理说,他应该想到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孝公去世,太子驷登基,很可能听信公子虔等人的谗言谋害自己,别人且不去说,这些围绕在太子身边的旧贵族,必须尽数铲除,才能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和新法的不被倾覆呀!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商鞅的新法固然有强国的一面,却也有愚民的一面,老百姓从此就被限定在“耕”、“战”这两个字上,除了种地和打仗,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管,只要老老实实在新法的条条框框里生存而非生活就行了。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再闹什么纷争,谁死谁活,和老百姓全都没有关系,所以商鞅之死,秦人并不哀伤,这对于商鞅本人来说,就更增添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商鞅之死,虽是悲剧,却也是活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