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精品小说《重返十六岁我的商业从学校开始》,类属于都市日常类型的经典之作,书里的代表人物分别是陈繁睿曾怀瑾,小说作者为不想码字的读书人,小说无错无删减,放心冲就完事了。重返十六岁我的商业从学校开始小说已更新了197106字,目前连载。
重返十六岁我的商业从学校开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天光彻底放亮,网吧包夜的人群逐渐散去,带着通宵后的疲惫与亢奋。陈繁睿和陈天被清晨的喧嚣吵醒,揉着惺忪的睡眼,活动了一下在椅子上蜷缩得有些僵硬的身体。
“走,天子,先填饱肚子。”陈繁睿拍了拍脸颊,让自己清醒过来。
两人在网吧附近找了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小店,点了两份最便宜的鸡蛋肠粉。滑嫩的粉皮包裹着蛋液,淋上咸鲜的酱油,热乎乎地下肚,驱散了熬夜的疲惫和清晨的微凉。
吃完早餐,两人直奔昨天筛选好的那几个档口。凭借着记忆和本子上的记录,陈繁睿目标明确,迅速完成了采购。他将计算好的清单递给老板,讨价还价的过程比昨天顺畅了许多,毕竟这次是实打实的拿货。
“老板,以后货要是好卖,我们量就大了,能不能给我们留个电话?到时候直接打电话订货,你给我们发快递到光明那边,行不?”陈繁睿一边看着老板清点货物,一边看似随意地问道。
档口老板是个精明的潮汕人,看了看这两个虽然年轻但做事挺利索的小伙子,又看了看他们这次拿货的金额(对于散客来说不算小了),觉得是个潜在客户,便爽快地撕了张纸条,写下一个手机号码:“行啊,小兄弟,以后要货直接打这个电话,量大价格好商量,发货运费你们自己出就行。”
“谢了老板!”陈繁睿小心地收好纸条,这可是未来重要的供应链渠道。
很快,几个鼓鼓囊囊的大黑色塑料袋被装满了。数据线、充电宝、手机壳、小音箱……两人像两只辛勤的蚂蚁,肩扛手提,拖着这沉甸甸的“希望”,再次挤上了返回光明新区的公交车。
公交车依旧拥挤颠簸,但这一次,陈天看着脚边这些货物,眼神里不再是迷茫,而是充满了期待。陈繁睿则靠着车窗,闭目养神,脑子里反复推演着待会儿的销售策略。
回到那个月租五百的小单间,两人把货物小心翼翼地堆在角落,也顾不上休息,只灌了几口凉白开,便立刻行动起来。
陈繁睿找房东阿姨借了一张旧折叠桌和两块砖头,又去附近小店买了一大张硬纸板和一支马克笔。他让陈天扶着纸板,自己用马克笔在上面唰唰写下几行大字:
“厂牌品质,出厂直供!”
“数据线:8元/条!充电宝:35元/个!”(售价是经过计算的,留有还价空间)
“精美手机壳,好看不贵!”
“小巧音箱,随身音乐!”
字迹算不上好看,但足够醒目。
下午四点多,工厂下班的高峰期即将来临。两人抬着桌子,抱着货物,来到了距离他们之前打工的工厂不远的一条街上。这里堪称“工厂区CBD”,街道两旁各种小吃摊、快餐店、理发店、小超市林立,人流密集,尤其是下班时间,穿着各色工服的工人会像潮水般涌来。
他们选了个靠近路口、位置不错又不完全挡道的地方,支起桌子,铺上从宿舍带出来的旧床单,将货物分门别类地摆好。数据线按型号捆好,充电宝和小音箱摆成一排,那些带图案的手机壳则被陈繁睿特意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很快,下班的铃声从各个厂区响起,如同解除了某种封印。穿着蓝色、灰色工装的人群如同开闸的洪水,瞬间填满了整条街道,喧闹声、说笑声、各种小吃摊的吆喝声混杂在一起,充满了烟火气。
陈繁睿深吸一口气,脸上瞬间切换成热情又不失真诚的笑容,开始吆喝:
“来看看喽,厂里同款数据线,耐用实惠!”
“大哥,看看充电宝不?5200毫安,够你用一天!”
“小姐姐,这手机壳喜欢不?三星、小米的都有,配你手机正好!”
他的吆喝很有针对性,看到男工就主推数据线和充电宝,强调耐用和电量;看到结伴而行的女工,就重点介绍那些色彩鲜艳、图案可爱的手机壳。
陈天一开始还有些放不开,只会憨憨地笑着,帮忙拿货收钱。但看着陈繁睿游刃有余的样子,以及逐渐围拢过来的人群,他也鼓起勇气,学着开始招呼客人,虽然声音不大,但态度诚恳。
“这数据线保用多久啊?”一个男工拿起一条优质安卓线问道。
“大哥,这线带磁环的,线芯也粗,正常用三个月内有问题你拿来,我直接给你换新的!”陈繁睿拍着胸脯保证,语气笃定。
“行,来一条!”
“这壳子有米2的吗?”一个女工拿起一个印着卡通猫咪的彩壳。
“有有有!姐你眼光真好,这图案卖得可好了!”陈天赶紧从一堆壳子里找出对应的型号递过去。
“嗯,是挺好看,多少钱?”
“八块!”
“便宜点嘛,五块行不?”
“姐,这进价都差不多这个数了,这样,七块,当开个张!”
“行吧行吧。”
交易一单接一单。陈繁睿对价格的把控很精准,既留出了还价空间,又保证了利润。他清楚地知道这些工友的消费能力和心理价位。
他甚至还搞起了简单的捆绑销售:“大哥,买充电宝吗?加五块钱,搭一条优质数据线,比你单买划算!”
天色渐渐暗下来,街边的路灯和店铺的霓虹灯依次亮起。他们的摊位前依然围着不少人。带来的货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晚上八点多,人流逐渐稀疏。两人也累得够呛,嗓子都有些哑了,但看着几乎空了一半的桌子和陈天那个装钱的、已经变得鼓鼓囊囊的腰包,相视一笑,疲惫中充满了兴奋。
收摊回到出租屋,锁好门,两人迫不及待地将所有钱倒在床上。一堆皱巴巴的十元、五元、一元纸币和硬币,堆成了小山。
他们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把所有的钱清点完毕。
“睿哥!睿哥!你猜今天卖了多少钱?”陈天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
陈繁睿心里有数,但还是笑着问:“多少?”
“八百六十七块五毛!”陈天几乎是喊出来的,脸上洋溢着难以置信的狂喜,“我们一天就卖了快九百块!”
陈繁睿看着那堆钱,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扣除掉进货成本,今天的纯利润接近六百块!这几乎相当于他们在工厂干五六天的工资!
更重要的是,他们验证了这条路子的可行性,打通了从华强北进货到工厂区销售的这个微型商业闭环。
“干得不错,天子!”陈繁睿用力拍了拍陈天的肩膀,“明天继续!不过,我们得调整一下进货种类,今天哪种货卖得最好,哪种问的人多但没买,都得记下来。”
“嗯!”陈天重重点头,看着陈繁睿的眼神充满了信服。他感觉跟着睿哥,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窗外,是城中村嘈杂的夜晚。屋内,两个少年围着一堆零钱,眼中闪烁着比灯光更亮的光芒。这小小的出租屋,仿佛成了他们征战商海的第一个,也是最温暖的指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