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济世小药娘:家养玉灵太护短》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宫斗宅斗小说,作者“桃酥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姜知微姜景悠的精彩故事。本书目前已经连载,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
济世小药娘:家养玉灵太护短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姜知微终于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她做了个奇怪的梦。
梦里没有洪水,也没有废墟,只有一片白茫茫的光,温暖而柔软,像泡在温水里。
那道墨发深衣的身影就站在光里,背对着她,看不清面容,只能看见长发如瀑,衣袂翩跹。
她想开口叫他,却发不出声音;想走近,脚下却像踩着棉花,怎么也迈不开步。
忽然,他转过身来。
这一次,她看清了他的脸。
眉目清冷,鼻梁高挺,唇线分明,明明是极俊朗的模样,却透着一股不属于尘世的疏离。
他的眼睛依旧像琉璃,静静地望着她,没有责备,没有疑问,只有一片澄澈的空茫。
“你是谁?”她在心里呐喊。
他没有回答,只是缓缓抬起手,指尖朝着她的方向伸来。
和梦里一样,那指尖带着清冽的凉意,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就在快要触碰到她脸颊的瞬间,她猛地惊醒了。
晨曦已经透过云层,洒下淡淡的金光。
高坡上的人们陆续醒了过来。
有的在收拾东西,有的在互相打听亲人的消息,还有的望着镇子的方向,眼神茫然。
篝火已经燃尽,只剩下一堆灰烬,偶尔有风吹过,卷起几片黑色的炭屑。
姜知微坐起身,只觉得浑身酸痛,头也有些晕。
她下意识地摸向胸口,玉佩静静地贴在那里,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冰凉,仿佛昨夜的白光和那道身影,都只是一场过于真实的梦。
“醒了?”
许春娥端着一碗热粥走过来,眼里满是关切,“刚让陈阿福家的丫头熬的,放了点红糖,你趁热喝。”
姜知微接过粥碗,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驱散了残存的寒意。
她小口小口地喝着,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镇子的方向。
那里此刻应该一片狼藉吧?济世堂还在吗?那些辛辛苦苦收来的药材,那些祖父视若珍宝的医书,都还在吗?
“祖父呢?”她问。
“去前面探路了。”
许春娥叹了口气,“洪水退了不少,路能走了,他说先去看看情况,咱们也好早点回去。”
姜知微点点头,心里五味杂陈。
回去?回到那个可能已经面目全非的家?
正想着,就见姜明远拄着扁担从前面走了过来,脸上带着疲惫,却比昨日多了几分镇定。
“路通了,能走了”他说。
“就是镇上积水还没退干净,得蹚水过去。咱们收拾收拾,慢慢挪回去,总能找到个落脚的地方。”
周围的人听见了,纷纷开始收拾东西。
有人找到了失散的亲人,抱着哭成一团;有人发现家已经没了,蹲在地上默默流泪;还有人互相搀扶着,嘴里念叨着要去看看自家的铺子、田地。
悲伤、茫然、还有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交织在清晨的空气里,沉甸甸的。
李阿牛不知从哪儿找来了一块平整的木板,又弄了两根粗壮的树枝当把手,做成了一个简易的担架。
“姜姑娘,你身子弱,我抬你走吧。”他红着脸说,额头上还有未干的汗。
姜知微有些不好意思,刚想拒绝,就被许春娥按住了:“听阿牛的,你伤还没好,别逞强。”
她只好顺从地躺到木板上,李阿牛和另一个年轻后生小心翼翼地抬起。
姜明远背着那本《姜氏本草》,许春娥提着一个小包袱,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物和仅剩的一点干粮。
一行人跟着人流,慢慢向镇子的方向挪动。
路上的景象比想象中还要凄惨。
原本平整的青石板路被冲得坑坑洼洼,有的地方甚至裂开了巨大的缝隙。
房屋倒塌了大半,断壁残垣间,散落着桌椅、陶罐、衣物等各种杂物。
浑浊的积水里,漂浮着死去的家禽和腐烂的植物,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偶尔能看到几具盖着草席的尸体,让人心里一沉。
“造孽啊”许春娥捂住嘴,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姜知微躺在担架上,看着这一切,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闷得发疼。
这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是充满了药香和笑语的临山镇,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这副模样?
她下意识地摸向胸口的玉佩,冰凉的玉面贴着皮肤,让她稍微冷静了些。
她想起昨夜那道身影,想起那穿透指尖的凉意,想起玉佩上流转的白光。
如果那不是梦,他是谁?他和这块玉佩,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前面就是济世堂了!”有人喊道。
姜知微的心猛地一紧,挣扎着想坐起来。李阿牛放慢了脚步,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
曾经熟悉的药铺已经不见了。
原本青砖黛瓦的屋子,此刻只剩下一堆坍塌的土坯和木梁,药柜、药罐、晾晒药材的竹架,都被压在下面,看不出原本的样子。
只有门口那棵老槐树还倔强地立着,树枝断了大半,叶子也掉光了,光秃秃的枝桠指向天空,像一只无助的手。
“我的药铺”姜明远喃喃道,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悲伤。
他放下肩上的书,踉跄着朝废墟走去,伸出手,想去触摸那些熟悉的断木,却又猛地缩了回来,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许春娥捂住脸,失声痛哭起来。
姜知微的眼泪也忍不住掉了下来。她挣扎着从担架上爬下来,不顾李阿牛的劝阻,一步步走向废墟。
脚下的泥水没过了脚踝,冰冷刺骨,但她感觉不到。
她的目光扫过那些残垣断壁,仿佛还能看到祖父在药柜前捻药,祖母在灶台前忙碌,自己趴在柜台上学写药名。
那些温暖的记忆,如今都被埋在了这堆废墟之下。
“知微”许春娥哭着喊道。
姜知微没有回头,她走到那棵老槐树下,伸手抚摸着粗糙的树干。
树干上,还留着她小时候刻下的歪歪扭扭的记号,记录着自己的身高。
如今,那些记号还在,只是旁边多了一道被洪水冲刷出的深痕。
就在这时,她的指尖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刺痛。
不是来自树干,而是来自胸口的玉佩。
她低头望去,只见玉佩不知何时又变得有些温热,缠枝莲纹的凹槽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轻轻颤动,像一颗微弱的心跳。
紧接着,她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丝奇异的感觉。
不是她的念头,更像是一种模糊的、懵懂的意识,带着一丝茫然和虚弱。
这感觉来得快去得也快,像一阵风拂过水面,只留下一圈淡淡的涟漪。
姜知微愣住了,她晃了晃头,以为是自己太累了,产生了幻觉。。
可当她再次看向玉佩时,却发现那丝温热又消失了,玉佩重新变得冰凉,静静地贴在她的胸口,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姜姑娘,你没事吧?”
李阿牛走过来,担忧地看着她,“要不你还是躺回去吧,这里太乱了。”
姜知微摇摇头,深吸一口气:“我没事。”
她转头看向祖父母,强打起精神,“祖父,祖母,别难过了。药铺没了,我们可以再建;药材没了,我们可以再采。
只要人还在,就有希望。”
姜明远抬起头,看着孙女故作坚强的脸,眼圈红了。
他抹了把脸,点点头:“对,你说得对。人在,就有希望。”
许春娥也止住了哭声,走过来握住姜知微的手。
“囡囡说得是。咱们先找个地方落脚,等缓过劲来,就把药铺重新建起来,比以前还要好。”
周围的人听见了,也纷纷附和。
“对,咱们临山镇的人,没那么容易倒下!”
“重建!一定要重建!”
“姜大夫,姜姑娘,你们放心,有我们帮忙!”
悲伤的气氛中,渐渐透出一丝韧性。
就像那棵被摧残的老槐树,虽然枝断叶落,却依然牢牢地扎根在土里,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姜知微看着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她知道,重建之路会很艰难,但只要大家在一起,互相扶持,就一定能挺过去。
她再次摸了摸胸口的玉佩,冰凉的玉面下,似乎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悸动。
她不知道那道身影还会不会出现,也不知道那丝奇异的意识来自何处。
但她隐隐觉得,这块玉佩,或许真的会像母亲说的那样,一直护着她。
太阳渐渐升高,驱散了清晨的薄雾,也照亮了这片狼藉的土地。
姜知微扶着祖母,跟着祖父,朝着镇子深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