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文学
一个绿色的小说推荐网站
在线寻找我在三国横行霸道小说的无删减版本

我在三国横行霸道

作者:木箱不香

字数:126939字

2025-08-11 10:15:02 连载

简介

如果你喜欢阅读历史脑洞小说,那么一定不能错过我在三国横行霸道。这本小说由知名作家木箱不香创作,以刘于刘一为主角,讲述了一段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小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让读者们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26939字,快来一探究竟吧!

我在三国横行霸道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三个月后刘于的太守获得朝庭的认正。

刘于现在是名副其实的汉中大守了。

刘于决定将兵马扩充到三万。

八千铁骑,加上一了五千,原张鲁军。

现在刘于有二万三千大军。

再招募七千新军。

两个月后,三万大军己满。

刘于给三万人发了三十两安家费。

三万大军彻底对刘于死心塌地。

刘于的八千系统骑兵都成亲了。他虽然是系统给的,但他也是活生生人。

许多因为战乱死了男人的妇女。再次有了一个家。

也有上千少女嫁给刘东的骑兵。

刘于将春杏那为小妾。又给她买了两个丫鬟。再春杏来月事的时候。她们二人将要替春杏在晚上服饰刘于。

汉中定基

建安某年秋,汉中治所南郑城外,一队轻骑卷着尘烟自东方疾驰而来。为首骑士甲胄鲜明,腰间悬着朝廷符节,到了城门下勒住马缰,高声道:”朝廷使至,传陛下诏,慰劳汉中太守刘于!”

城门守将不敢怠慢,忙引着使者入城。此时的南郑已不复张鲁据守时的偏安模样,街衢上商旅渐多,百姓虽面带风霜,眼底却有了安稳之色——自刘于领兵入汉中,清剿残寇、复耕农桑不过半年,这方曾被战火炙烤的土地,正慢慢回暖。

刘于闻讯自府衙出迎,使者翻身下马,展开明黄诏书,声朗如钟:”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前讨逆校尉刘于,讨贼有功,安定汉中,民皆称颂。今授汉中太守,假节钺,得领郡中军政,便宜行事。钦此!”

“臣刘于,叩谢皇恩!”刘于躬身接诏,指尖触到诏书的绫缎,只觉心头一块大石落地。三个月前他初入汉中,虽凭雷霆手段收编了张鲁旧部,稳住了局面,却终究缺个朝廷正名。如今诏书一到,他才是名副其实的汉中之主。

使者宣诏已毕,又温言说了几句朝廷的期许,刘于设宴款待,席间谈及汉中近况,使者见街面太平、府库渐实,也不禁赞道:”刘太守治下有方,汉中能安,实乃百姓之福。”

送走使者,刘于回到后堂,案上摊着汉中舆图,手指在南郑周边划了个圈。从事杨阜上前道:”太守,朝廷认证既下,汉中根基已定,只是兵马尚需整备。如今我军有八千铁骑,五千张鲁旧部归降者,合计二万三千人,若遇外敌,恐难从容。”

刘于点头。那八千铁骑是他起家的根本,虽由系统所出,却皆是血肉之躯,悍勇忠诚;五千张鲁旧部则需好生安抚,虽经半年整编渐归心,终究兵力不足。他指尖敲着案沿:”杨从事所言极是。传令下去,即日起在汉中各郡县募兵,再招七千新军。”

杨阜一愣:”七千?汉中经战乱,丁壮本就不多,若募七千,恐伤农桑。”

“无妨。”刘于早有盘算,”凡应募者,先给五石粮食养家,待入营后月俸加倍。另,家中有老弱无依者,由郡府按月补给粟米。如此,既能募得勇士,又不伤民心。”

杨阜抚须赞道:”太守仁心。如此一来,百姓必愿应募。”

募兵令一出,汉中各乡果然响应。有战乱中失去田产的农户,有想凭勇武挣前程的少年,更有不少曾随张鲁部曲、后归家耕种的精壮,听闻刘于治军严明且体恤下属,又纷纷投军。刘于令那八千铁骑中的百夫长分任教头,在南郑城外开辟营垒,日夜操练——新军练队列、习刀枪,旧部则与铁骑合练协同,营中号角声、呼喝声日夜不绝,倒让南郑添了几分肃杀,却也更显安稳。

转眼两月过去,营中兵甲已足三万之数。八千铁骑依旧是核心,玄甲精骑,马嘶如雷;五千旧部褪去了散漫,添了锐气;七千新军虽稚嫩,却眼神坚毅,队列也渐齐整。这日,刘于亲至营中,立于点将台之上,望着台下黑压压一片将士,朗声道:”诸位随我,或守汉中,或护乡邻,皆是汉子!今日,我刘于为三万弟兄每人备了三十两安家费,即刻发放,让你们家中妻儿父母,衣食无忧!”

话音刚落,台下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欢呼。三十两白银,对寻常军卒而言,已是十年俸禄不止!不少人攥着沉甸甸的银锭,望着台上那个年轻的太守,眼眶都红了——他们从军,或为生计,或为安稳,却从未想过主将竟会如此厚待。

“太守恩重!我等愿誓死相随!”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随即”誓死相随”的呼声响彻营垒,震得旌旗猎猎作响。张鲁旧部中,曾有疑虑者此刻也彻底心服,暗自庆幸投对了人;新军子弟更是激动得浑身发颤,只觉这条命交出去也值了。

刘于望着这场景,暗自点头。军心,就此彻底凝聚。

军务之余,刘于也记挂着那八千铁骑。他们虽为系统所生,却与常人无异,有血有肉,也盼家室。汉中经战乱,多少女子成了寡妇,又有多少少女流离无依。刘于便令郡府出面,为铁骑们寻亲。

消息传开,不少丧夫的妇人听闻铁骑们勇武可靠,又有太守做主,皆愿再组家室;南郑及周边县里的少女,见这些骑兵个个身姿挺拔、纪律严明,也动了心。郡府择了吉日,在营外辟出一片宅院,盖了数百间屋舍,让成对的男女成婚。

成婚那日,营外红绸高挂,唢呐声此起彼伏。一个曾在战乱中失去丈夫的妇人,牵着新夫——一个沉默寡言却为她挑水劈柴的铁骑,眼眶湿润:”原以为这辈子就这么过了,多谢太守,让我又有了家。”旁边,几个刚嫁人的少女红着脸,给自家夫君缝补甲胄,营中不再只有铁血,更添了烟火气。

前后不过半月,竟有上千对男女成婚,近千个家庭在汉中落地生根。铁骑们有了家,心更定了,看向刘于的眼神,除了忠诚,又多了几分亲厚——这位太守,不仅给他们前程,更给他们归宿。

这日处理完公务,刘于回到内宅,春杏正倚在廊下缝衣裳。见他回来,她忙起身迎上,递过一盏热茶:”太守今日累了吧?”

春杏原是南郑一户小吏之女,战乱中父亲亡故,她被乱兵所掳,是刘于领兵清剿时救了她。她性子温婉,又识些字,常为刘于整理文书,相处日久,情愫渐生。刘于握住她的手,柔声道:”春杏,委屈你这些时日跟着我,今日起,你便做我的妾吧。”

春杏脸颊绯红,低头轻”嗯”了一声,眼角却滑下泪来——自父亲死后,她漂泊无依,如今总算有了真正的归宿。

刘于又道:”我已让人买了两个伶俐丫鬟,一个叫绿萼,一个叫青禾,往后她们便伺候你。你身子弱,来月事时总不舒服,夜里若我需人伺候生理需求,让她们代劳,你好生歇息。”

春杏闻言,更是心头暖流涌动。她原以为做妾不过是换个地方伺候人,却不想刘于这般体恤。她屈膝一礼:”谢太守疼我。”

绿萼和青禾很快到了内宅,两个都是贫苦人家的女儿,机灵懂事,见了春杏便恭敬行礼。春杏待她们温和,内宅里倒也和睦。

夜深人静时,刘于立于窗前,望着南郑的万家灯火。朝廷认证在手,三万大军归心,铁骑有了家室,内宅安稳——汉中这盘棋,他总算落定了第一子。窗外秋风掠过,带着稻禾的清香,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刘于抱着两个丫鬟进了房间。一夜,春色满园。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