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文学
一个绿色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洪武八年的夏天,阳光比往年更烈些,可李家村的田埂上却满是笑意。自打五年前狗剩兄弟弄出那水车,村里的庄稼就没再受过旱,虽说还是粗粮野菜混着吃,但至少不用再担心饿肚子。黄天那破屋早翻新成了砖瓦房,门口常有人坐着唠嗑,都是来请教营生的。

这天后晌,黄天从镇上回来,肩上扛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刚到村口就被二柱子瞅见了。这小子如今已是两个娃的爹,嗓门还是那么大:“狗剩哥,又弄啥好东西了?”

黄天笑了笑没说话,径直往村里的晒谷场走。这地方最宽敞,村里人干活累了都爱在这儿歇脚。果然,没过片刻,晒谷场就围了二十多号人,李叔端着个粗瓷碗,里面盛着刚晾好的绿豆汤,也凑了过来。

“狗剩,这麻袋里装的啥?沉甸甸的。” 李叔把碗递过来,眼里满是好奇。他这几年身子骨硬朗了不少,就是头发更白了,脸上的皱纹里总带着笑。

黄天接过碗喝了两口,抹了把嘴才解开麻袋绳,露出里面圆滚滚的东西 —— 黄皮上带着浅褐色斑点,拳头大小,看着像没长熟的芋头,又比芋头更光滑些。

“这叫土豆,” 黄天拿起一个举高了给大伙儿看,“是种粮食,埋在土里就能长,三个月就能收,亩产最少千斤!”

“噗 ——” 二柱子刚喝进嘴里的水全喷了出来,指着土豆笑得直不起腰,“狗剩哥,你逗俺们玩呢?这土疙瘩能当粮食?还亩产千斤?俺家那谷子亩产两百斤就烧高香了!”

旁边的人也跟着议论起来,有摇头的,有皱眉的,还有伸手戳土豆的:“这玩意儿硬邦邦的,怕不是得砸烂了才能咽?”“看着倒不像有毒,就是这模样实在怪。”

黄天早料到会这样,从怀里掏出本线装册子,封面写着 “土豆种植” 四个大字 —— 其实是昨晚在系统里兑的,特意选了复古装帧,花了他八十块。“大伙儿别不信,这是我早年跟一位云游先生学的,上面写得明明白白。”

里正挤到前面,接过册子翻了两页,他这几年跟着黄天认了些字,指着其中一页说:“这图上画的,倒是跟狗剩说的一样,先切块再埋土。”

“光说不练假把式。” 黄天把土豆往地上一放,清了清嗓子,“今儿我就给大伙儿讲讲,这土豆到底咋种。第一步,选地。”

他蹲下身,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圈:“这东西不挑地,坡地、平地都行,但不能选积水的地方。最好是去年种过豆子、麦子的地,土松,有劲儿。前三天得把地翻一遍,翻得越深越好,把草根、石头全捡干净。”

李叔蹲在旁边,听得格外认真,手里还拿着根细树枝在地上记:“翻地要深,捡净草根石头。”

“第二步,切块。” 黄天拿起个土豆,用随身携带的小刀从中间切开,露出里面淡黄色的瓤,“每个块子得有这么大 ——” 他用手比划了下,大概鸡蛋大小,“最重要的是,每块上都得带俩芽眼,就是这坑坑洼洼的地方,芽子从这儿长出来。”

他一边说一边演示,把一个土豆切成四块,每块上都留着明显的芽眼:“切完了不能直接种,得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两天,让伤口结层皮,不然埋在土里会烂。”

有个年轻媳妇举手问:“狗剩哥,这芽眼要是没带够,是不是就长不出来了?”

“问得好。” 黄天点头,“要是芽眼少,就得多切几块,保证每块都有芽。实在不行,就把带芽眼的地方切下来单独种,剩下的还能煮着吃。”

“还能直接吃?” 有人惊讶地张大了嘴。

“当然能。” 黄天笑着说,“煮熟了面面的,能当饭吃;切丝炒着吃,脆生生的;磨成粉还能做饼。等出了苗,嫩叶子也能当菜炒,就是得用开水焯一遍。”

这话一出,大伙儿的兴趣更浓了。能当饭能当菜,这可比单纯种谷子强多了。

“第三步,下种。” 黄天在地上画了几条平行线,“行距得留三尺,株距一尺半,这样长出来的苗子不挤,能晒着太阳。挖的坑不用太深,五寸就行,把切好的块子放进去,芽眼朝上,上面盖两寸厚的土,踩实了再浇点水。”

二柱子摸着后脑勺:“这行距株距的,咋量准呢?”

“好办。” 黄天指着旁边的扁担,“扁担长三尺,就按这距离拉绳;胳膊伸直了,从指尖到肩膀差不多一尺半,记着这数就行。”

“最后一步,管理。” 黄天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种下后十天左右就出苗,苗长到半尺高的时候,得给根部培土,把土往根上堆,让它多扎根,结的土豆才多。这期间要是天旱,隔五天浇回水,别浇太多,润着就行。”

他指着远处的水车:“有那玩意儿在,浇水不用愁。就是得防着虫,要是叶子上有窟窿,就把烟杆泡水喷上去,管用得很。”

李叔听得眼圈发红,手里的树枝都捏断了:“狗剩啊,你说的这些,真能亩产千斤?”

“叔,我骗谁也不能骗你。” 黄天的声音沉了下来,“这五年村里日子好过了,可咱周边的村子,去年冬天还有饿死的。这土豆要是种成了,不光咱村,十里八乡都能活命。”

这话戳到了李叔的痛处,他猛地抹了把脸,老泪在眼眶里打转:“要是早几年有这仙粮… 俺那小三就不会走得那么早了… 那时候他才六岁,饿得当众啃树皮啊…”

晒谷场上瞬间静了,有几个年长的妇人捂着脸抽泣起来。谁家里没段饿肚子的往事?二柱子的爹当年为了换口吃的,把家里唯一的耕牛都卖了,自己活活累垮在地里。

里正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哽咽:“都别哭了!狗剩兄弟把法子都教给咱了,咱就得种出个样来!我看这样,村东头那二十亩荒地先翻出来试种,不够再把自家的好地匀点出来!”

“俺家出两亩!” 李叔第一个响应,把手里的树枝往地上一插,“就是豁出这身老骨头,也得把这仙粮种成!”

“俺家也出一亩!”

“我去翻地!”

“烟杆我家有,我这就回去攒着!”

晒谷场上的气氛一下子变了,刚才的怀疑全变成了干劲。二柱子撸起袖子:“狗剩哥,你说咋干,俺们听你的!”

黄天心里暖烘烘的,笑着说:“现在就分工,年轻力壮的跟二柱子去翻地,妇女们在家捡土豆切块,李叔你经验足,就负责盯着芽眼够不够。咱们争取三天内把种子都种下去!”

“好!” 大伙儿齐声应着,转身就往家里跑,拿工具的拿工具,找烟杆的找烟杆,晒谷场上顿时热闹起来。

春桃不知啥时候站在人群后,手里捧着个布包,见黄天看过来,红着脸递过来:“狗剩哥,这是俺缝的布手套,翻地时戴,省得磨破手。”

黄天接过来,手套上还带着淡淡的皂角香,心里甜丝丝的:“谢了春桃妹子。”

李叔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狗剩啊,叔这辈子没服过谁,就服你。这要是真成了,你就是咱李家村的再生父母。”

黄天笑了笑,望着远处忙碌的村民,又看了看手里的土豆,眼里闪着光。洪武八年,这一年,该让大明的土地,长出不一样的希望了。

三天后,二十亩土豆全种上了。村民们每天都要去地里瞅两回,跟照看自家娃似的。黄天知道,用不了多久,这些埋在土里的种子,就会结出改变命运的果实。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