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男频衍生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南霄虎小”的这本《狂飙:开局指点高启强》?本书以林默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目前小说已经连载,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狂飙:开局指点高启强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老默的声音压得很低,像贴着地面吹过的风,带着京海清晨特有的潮气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铁锈味。
林默的目光落在办公桌那本翻开的日历上,红色的笔圈出了两天后的日期,旁边标注着“白金瀚公开招标”。
四十八小时,这是他留给对手的时间,也是留给自己的。
他神色未动,仿佛老默带来的消息只是窗外飘过的一片落叶,没有在他心里激起半点波澜。
他点了点头,示意老默可以离开,随即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拨通了一个加密的海外号码。
电话接通的瞬间,他切换到了一口流利的英语,语调冷静而精准,像在对弈前确认棋盘上的规则。
“表叔,最后的排练。你的身份,上海归国投资人,陈金海。你的背景,九十年代初赴港,从事远洋贸易,心系故土,回乡投资。你的凭证,瑞士银行出具的三千万港币资信函。记住,你的角色是一个有些固执、对文化有情怀的老派商人,言谈间要流露出对京海未来的期许,以及对纯粹金钱游戏的些许不屑。”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苍老而沉稳的声音,同样用英语回应:“放心,阿默。这出戏,我演了一辈子。徐江那种人,只认得拳头和钞票。他可以动用暴力,但瑞士银行的信誉,是他无法否认的现实。”
林默挂断电话,指尖在日历上那个红圈上轻轻敲击着。
他知道,徐江的体系建立在暴力和人情之上,而他要做的,就是用一个对方完全陌生的、无法用旧规则破解的体系,去击溃它。
这份资信函,就是他递出的第一张、也是最关键的一张牌。
次日清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门前人头攒动。
林默身着一身剪裁得体的藏青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手中提着一个印有“海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烫金标识的牛皮文件袋。
他站在台阶下,像一尊沉默的雕塑,与周围或紧张或兴奋的人群格格不入。
一辆半旧的自行车“嘎吱”一声停在不远处,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略带书生气的年轻人正焦急地想把车停进非机动车位,却被门口维持秩序的警卫拦了下来。
“同志,这里不能随便进,请出示参会证件。”
年轻人正是高启盛,他怀里紧紧抱着一个长长的图纸卷,那是他姐姐高启兰熬了好几个通宵赶出来的白金瀚外立面优化方案。
他只是个送件的,自然没有证件,一时急得满头是汗:“我……我是来送设计图的,就送到门口,很快!”
林默的视线越过人群,落在了高启盛和他手中的图纸上。
他迈步走了过去,声音平和:“你是高工的弟弟?我记得你,高启盛。”
高启盛猛地一怔,警惕地看着眼前这个气质沉稳的年轻公务员。
他确信自己从未见过对方。
林默脸上浮现出一丝浅淡的微笑,那笑容并未直达眼底,却足以消解对方的戒备。
“我没见过你本人,但拜读过你的文章。去年发表在《城市空间》增刊上的那篇《后现代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结构与消费心理引导》,笔名‘孤鹜’,是你吧?”
高启盛的心脏猛地一跳,仿佛被人窥破了最深的秘密。
那篇论文是他学术上的得意之作,却因为题材冷僻,几乎无人问津。
他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那个笔名。
眼前这个人,不仅知道,还能准确说出期刊名称。
“我叫林默,是‘海川文化’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林默伸出手,“你的论文非常有见地,尤其关于如何利用动线设计引导人流、创造沉浸式体验的部分,和我们的理念不谋而合。有没有兴趣,来我们项目做顾问?月薪八千,不签正式劳动合同,方便你兼顾学业。”
八千。
这个数字像一颗炸雷在高启盛耳边响起,震得他有些发懵。
八千块,在那个年代,对一个尚未毕业的学生而言,是足以改变命运的天文数字。
更重要的是,对方看重的是他的才华,是那个隐藏在“孤鹜”笔名下的、不被世人理解的野心。
他几乎没有犹豫,用力地点了点头,握住了林默伸出的手。
招标会场内,气氛庄严肃穆。
徐江穿着一件略显紧绷的丝质衬衫,坐在第一排的角落里,眼神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的团队刚刚提交了“白金瀚国际娱乐中心”方案,PPT上硕大的数字和效果图充满了冲击力——承诺三年内纳税过亿,打造京海规模最大的夜生活地标。
轮到海川文化时,一位头发花白、拄着一根乌木拐杖的老者在林默的搀扶下缓缓走上台。
他就是陈金海。
一口不算标准的港普,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诚恳:“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京海不缺热闹,缺的是一张能递向全国、递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他没有谈论税收,没有炫耀投资额,而是徐徐展开了一幅由吴丽重新设计的概念图——“京海艺术会客厅”。
图上,原本规划的喧嚣夜总会被一座静谧的玻璃茶室取代,浮夸的KTV包厢变成了私密的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巨大的舞池则化为一座面向公众开放的阶梯式小型剧场。
整个设计充满了光影、留白和东方式的禅意。
“我们要做的,不是一个消费场所,而是一个城市客厅。”陈金海用拐杖轻轻敲了敲地面,“我们在这里举办画展、进行学术沙龙、扶持青年艺术家。我们吸引的不仅是消费,更是人才和思想。这,才是文化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的真正意义。”
评委席上,一直正襟危坐的分管副市长他轻声说了一句,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前几排:“这符合我们市里打造文化名片的大方向。”
最终评分揭晓,海川文化以微弱的0.7分优势,爆冷胜出。
“我不服!”徐江猛地从座位上站起,巨大的动静让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他死死地盯着主席台旁的林默,双目赤红,像一头被触怒的野兽:“你一个电改办的小科员,凭什么跟我玩这么大?你拿什么来建?就凭一个香港老头画的饼?”
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默身上。
他没有看徐江,而是不紧不慢地起身,伸手整理了一下西装的袖口,动作优雅得像是在拂去一丝不存在的灰尘。
然后,他才抬起眼,脸上依然是那种淡漠的微笑。
“徐总,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海川文化是依法注册的有限公司,我们是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公平参与竞标。程序合法,结果公正。”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声音虽然轻,却像一把冰锥刺向徐江的软肋,“倒是您,我听说,您旗下的白金瀚物流公司最近出了点事,公安经侦的同志还在查账吧?这么大的项目,还是不要分心的好。”
徐江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
物流公司的账目是他最大的命门,牵扯着太多见不得光的东西。
他原以为这件事被压得很好,没想到竟被这个不起眼的小科员一语道破。
他握紧的拳头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青筋暴起,却最终还是无力地松开。
他知道,这块地,他可以输,但绝不能用强。
一旦强行抢夺,只会引来更彻底的调查,届时,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块地了。
他冷哼一声,转身大步离场,在与林默擦肩而过时,他停下脚步,压低声音,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音量说:“小子,你给我记住,京海这片天,不是你靠读书读出来的。”
当晚,林…默回到了他那间月租三百块的出租屋。
屋内的陈设简单到堪称简陋,与白天那个运筹帷幄的商界新贵形象判若两人。
他从文件袋里拿出刚刚领回的海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套公章,在一个不起眼的木盒里,他小心翼翼地旋开夹层,将一份早已拟好的《内部管理授权书》平整地放入。
授权书上,被授权人一栏,赫然写着两个字:陈默。
他指定“陈默”为白金瀚物业项目的实际负责人,拥有除股权变更外的一切管理权限。
做完这一切,他拨通了老默的电话:“明天开始,你去项目上报道,身份是安保部主管。你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未来所有包厢和重要活动区域的音频监控系统,万无一失。”
挂断电话,他翻开一本陈旧的笔记本,在崭新的一页上,用钢笔写下几行字:
一、徐江失地,必疯狂反扑,需防备其黑白两道手段。
二、赵立冬忌惮我与李市长关系,短期不会亲自下场,但极有可能动用电力局等系统内资源施压。
三、泰叔在此次事件中保持中立,需以利益酬谢,巩固关系。
四、高启盛,才华可用,野心可驭,是未来计划的关键棋子。
写完,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巧的U盘,插入电脑。
屏幕上,一张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网图显现出来。
他熟练地操作鼠标,在图纸的一个特定位置,用红色标记了一个点,旁边注释道:“未来通讯中枢预留井位”。
他将文件保存好,拔下U盘,放进一个信封里。
窗外,高启盛正骑着自行车,兴奋地返回学校。
他口袋里揣着林默给的第一笔顾问费,手上紧紧握着那个U盘。
林默告诉他,这里面是白金瀚地块的全部原始工程数据,让他提前熟悉,为后续的设计优化做准备。
他不知道,这张看似普通的管网图,将成为他踏入一个全新世界的钥匙。
林默站在窗前,看着高启盛远去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
他拿起桌上那份由瑞士银行苏黎世分行签发的资信函复印件,指尖轻轻滑过纸面上冰冷的钢印。
这份文件,是他撬动京海旧格局的支点,是他所有计划的合法性来源,也是他最坚固的盾牌。
然而,他也清楚,在京海这片复杂的土地上,最坚固的盾牌,往往也是最显眼的靶子。
它所代表的“外资”身份,在带来信誉的同时,也必然会引来最严苛、最不怀好意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