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文学
一个绿色的小说推荐网站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小说章节在线试读,《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最新章节目录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作者:我爱洋芋

字数:404451字

2025-09-05 10:48:46 连载

简介

由著名作家“我爱洋芋”编写的《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小说主人公是王林,喜欢看抗战谍战类型小说的书友不要错过,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小说已经写了404451字。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贵州的群山在浓雾与夜色中沉默,仿佛亘古未变。自通道城那场惨烈的血战突围后,这支一千二百余人的队伍,如同负伤的巨兽,在黔东南的崇山峻岭间艰难跋涉已有数日。辎重营沉重的车轮碾过湿滑的山径,发出单调而疲惫的呻吟,与担架兵粗重的喘息、骡马偶尔的响鼻交织在一起。王林走在队伍中段,心神沉入脑海深处那幅无声展开的立体地图——幽蓝的敌意光点如同跗骨之蛆,在周遭山峦的阴影里若隐若现,提醒着他这支庞大队伍在敌境潜行的脆弱与风险。

宿营地选在一处背风的山坳。医疗队的大帐篷里,昏黄油灯的光芒顽强地穿透浓雾。王林掀帘而入,熟悉的混合着草药、汗味和血腥的气息扑面而来。政委程翠林半倚在担架上,脸色依旧苍白,但那双眼睛却燃烧着近乎偏执的火焰。他身旁,师长陈树湘闭目养神,胸膛微微起伏,绷紧的下颌线昭示着他清醒的关注。钟光邦正小心翼翼地将那台包裹严实的电台——缴获自桂军团部的“宝贝”——安置在干燥处。令人心焦的嗡鸣声(手摇发电机的声响)从未在宿营时真正停歇过。

“还是…没有回应?”王林的声音低沉,带着连日来的疲惫。这问题,自通道城出发,每晚宿营时他都会问。

程政委的目光没有离开那冰冷的铁匣,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密码本磨损的边缘,声音沙哑却坚定:“频率…还是那几个频率。呼号…一遍又一遍。中央、军团部…他们一定换了密码和波段…但这是唯一的线了。”他咳嗽了两声,牵动伤口,眉头紧蹙,“不能停…万一…万一有留守的报务员还记得旧号呢?万一中央在监听所有废弃频道呢?”他眼中是孤注一掷的执着,仿佛那持续发送的电波是他用生命在叩击一扇紧闭的天门。

陈树湘缓缓睁开眼,目光扫过王林,最终落在程翠林苍白的脸上,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嘶哑地挤出两个字:“…继续。”

摇动发电机的战士手臂肌肉虬结,汗水浸透了单衣。嗒…嗒嗒…嗒——嗒嗒嗒… 那单调、执着、带着绝望希望的信号,再次穿透帐篷,融入黔东南无边的夜色与浓雾。

黔东南,中央红军纵队驻地。

通讯密室里,空气混浊,油灯昏暗。报务员小刘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切换到一个沉寂已久、几乎被遗忘的备用频率。他例行公事般地听着,耳机里只有一片沙沙的电流噪音。几个月了,这个属于红34师的频道,如同坟墓般死寂。他正准备切换到下一个频率,一丝极其微弱、却异常熟悉的节奏,如同游丝般钻入耳膜!小刘猛地僵住,屏住呼吸,将耳机的音量旋钮拧到最大,整个身体都绷紧了。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

微弱,断续,仿佛随时会被噪音吞噬,但那独特的节奏…那刻在记忆深处的“星火”紧急呼号!

“台…台长!”小刘的声音因极度的震惊和激动而变调,带着哭腔,“您…您快听!34师!是34师的呼号!‘星火’!信号非常弱…但…但没错!是它!它在呼叫!”

正伏案整理电文的台长一个箭步冲过来,抢过耳机。他凝神静听,脸上的疲惫瞬间被难以置信的狂喜取代,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快!记录!最高优先级!所有信号,一字不落!立刻!直送总部!快!通知机要,准备最高等级密码本比对!快啊!”

死寂的密室瞬间被点燃。压抑的惊呼,急促的脚步,翻飞的纸页。那缕几乎被忽略的微弱星火,终于被捕捉到了!

中央驻地,灯火通明。

总司令捏着刚刚由机要参谋紧急译出的第一份简短识别电文,宽厚的手掌稳稳托着那张薄纸,目光如炬,反复扫视着每一个字。副主席站在一旁,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电,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位置?贵州东南…黎平、锦屏交界的大山?呼号、旧识别码…全部吻合?确认是程翠林同志的发报手法?”

“确认!位置大致锁定!手法特征高度一致!机要处反复核对了旧密码本留存样本!”参谋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信号极其微弱,时断时续,显然对方条件极其艰苦!他们…他们真的还在!”

总司令深吸一口气,眼中精光爆射,猛地一拍桌子:“好!好一个‘星火’!湘江血战,34师断后,全师上下…皆抱玉碎之心…想不到,想不到啊!这火种,竟在黔地深山复燃了!立刻启用最高等级新密码,回复:收到‘星火’!身份初步确认!请详报近况!速!”

贵州深山,临时电台帐篷内。

程翠林几乎虚脱,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每一次按压电键都像耗尽全身力气。突然,他枯瘦的手指死死按住耳机,身体剧烈一震,眼中爆发出足以照亮整个帐篷的、混杂着狂喜与难以置信的光芒!

“回应了!中央…中央回应了!收到…收到‘星火’了!要…要我们详报!” 他声音嘶哑,带着哭腔,巨大的激动让他几乎握不住笔。

帐篷内的空气瞬间凝固,随即被巨大的喜悦冲击。王林、王光道、钟光邦几乎同时握紧了拳头。陈树湘猛地睁开眼,挣扎着想要坐起,被钟光邦轻轻按住,但师长眼中的光芒前所未有地明亮。

“我来口述!老王记录!” 程翠林强打精神,眼中闪烁着政委特有的锐利与沉重,“自湘江文塘失联后,我师主力于新圩、四马桥等地浴血阻击,伤亡殆尽…师长陈树湘同志重伤被俘…我亦重伤濒死…幸得102团3营代理营长王林同志(原记忆碎片中王营长阵亡,由‘魂穿者’王林接替),于尸山血海中寻获,匿于民间郎中处…其后,孤身救出七十余同志,王林同志率部辗转,于石塘镇救出被俘同志百余人,于道县智取,救出陈师长…整合残部、收编觉悟俘虏、沿途百姓参军…历经大小战斗,整编为战斗营(580)及辎重营(580),合计约一千二百人…现由王林同志实际指挥…陈树湘同志与我仍在恢复…详情容后当面细禀…”

程翠林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将数月来地狱般的挣扎、绝境中的奋起,浓缩成冰冷的电码。他口述完毕,已是气喘吁吁。陈树湘嘶哑地补充了几句关键战斗节点和王林的指挥表现,由程翠林一并录入。最后,程翠林亲自拟定了关于部队当前编制、骨干人员(王林、王光道、钟光邦等)及下一步西进意图的简要说明。

两份承载着血与火、绝望与重生的长电文,伴随着发电机沉重的嗡鸣,再次艰难地穿透群山迷雾,飞向中央。

中央驻地,军委处。

油灯将几位核心领导的身影投在简陋的土墙上。总司令和副主席仔细阅读着译电员送来的、由两份电文拼凑出的完整报告。帐篷内一片寂静,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从文塘尸堆爬出…七十余人起家…石塘救人…道县夺城…湘江再渡…伏击桂军精锐…通道血战…收编转化…一千二百人…” 总司令低声复述着关键节点,声音带着深深的震撼,“奇迹!真正的奇迹!陈树湘、程翠林…命大!这个王林…了不得!”

副主席推了推眼镜,目光凝重而务实:“情况清楚了。34师主力确已损失殆尽,现有力量约一千二百人,虽经血火淬炼,但成分复杂(含大量转化俘虏和参军百姓),且陈、程二同志重伤未愈。当务之急是让他们尽快安全归建。”

总司令沉吟片刻,目光扫过众人:“红34师,湘江一战,为掩护主力渡江,全师将士浴血奋战,功勋彪炳,其番号留存!但眼下这支队伍,虽由34师种子发展而来,规模、构成已不足以支撑一个师的编制。保留番号是对牺牲将士最好的纪念,但部队本身需要一个新的、更符合实际的编制,以利后续作战和建设,刚好红五军团也重新整编了,直辖三个团,那就给他们再加个团,独立团。”

副主席点头:“我同意。这支队伍是王林同志一手从绝境中带出来的,战功卓著。建议授予王林同志个人特等功一次,其所部记团体一等功!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独立团’!任命王林同志为独立团团长!他本就是营长,凭功升任团长没问题!”

“编制呢?一千二百人,编一个团略显单薄,且成分复杂,亟需骨干充实。”有人提出。

“正是!”总司令接口,思路清晰,“为加强力量,迅速融合,形成可靠战斗力,立即从中央纵队抽调三百名久经战火的老兵,一百名政治坚定、经验丰富的班排级干部,火速奔赴黄平!与王林部混合整编,充实独立团骨干!算是中央给王林的奖励,方便他整合队伍,希望咱们队伍又出一员悍将,原34师政委程翠林同志、师长陈树湘同志,伤势严重,需长期静养,不宜随军奔波。命令五军团,待独立团抵达黄平后,务必派最得力部队护送陈、程二同志至中央休养!王光道同志调任独立团政委!钟光邦同志任团事务长(总务处长)!三人组成独立团党委,其余团、营、连级干部,由王林同志根据实际情况提名,报五军团党委审批!”

“同意!”

“同意!”

“就这么办!”

决议迅速形成。电文带着军委的关怀、信任与明确的指令,再次飞向黔东南的深山:

“星火”34师王林部:

电悉壮举,感佩至深!陈、程二同志安然,全军欣慰!

1. 授予王林同志个人特等功!所部34师102团三营记团体一等功!

2. 为加强力量,中央即抽调三百老兵、一百干部,由可靠同志带队,日夜兼程奔赴黄平,与你部混合整编!

3. 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独立团’!任命王林同志为团长!

4. 陈、程二同志伤势需长期静养,抵达剑河后,由五军团派精干力量护送至中央!

5. 任命王光道同志为独立团政委!钟光邦同志为团事务长!与王林组成独立团党委组织,其余干部由王林同志提名,报军团审批!

6. 部队赶往剑河整编!五军团军团长董同志已派部队接应!

7. 启用新联络密码(附规程)。万务隐蔽疾行,保全力量!中央及全军翘首以待归来!详情面禀!

贵州深山,临时电台帐篷内。

当程翠林颤抖着、一字一句地译出中央这份沉甸甸的电文时,帐篷内陷入了彻底的寂静。随即,一股巨大的、混杂着荣誉、责任与归属感的暖流席卷了每一个人。没有欢呼,只有沉重的呼吸、泛红的眼圈和彼此用力握紧的手。

“成了…终于…成了!”程翠林靠在担架上,闭上眼,两行热泪无声滑落。数月来的重压、濒死的绝望、孤军奋战的艰辛,在这一刻化作了滚烫的液体。34师的番号得以保留,这是对牺牲将士最高的告慰。

陈树湘紧握着拳头,胸膛剧烈起伏,嘶哑地吐出两个字:“…黄平!” 他知道,自己终于可以放心地将这支浴血重生的队伍,交给那个创造了奇迹的年轻人了。

王林接过电文,目光久久停留在“独立团团长”、“特等功”、“团体一等功”、“提名干部”、“混合整编”这些字眼上。中央的信任、认可和务实有力的支持,如同定海神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前路也从未如此清晰。他收起电文,对王光道、钟光邦沉声道:“通知部队,休整完毕,即刻出发!目标——”

他大步走出帐篷,清冷的山风带着希望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摊开脑海中的3D地图,指尖坚定地指向层峦叠嶂的西方,落在那被意识牢牢锁定的光点上。

黄平

归途的方向,从未如此清晰。那扇紧闭的天门,终于被不屈的星火叩开。红34师的种子,将在五军团独立团这面新的旗帜下,带着中央注入的钢铁脊梁,重新汇入那滚滚向前的铁流洪波。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