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文学
一个绿色的小说推荐网站
免费看重回1958,何雨柱的闲逸人生小说的网站有哪些?

重回1958,何雨柱的闲逸人生

作者:三只格格

字数:109167字

2025-10-22 10:00:56 连载

简介

喜欢看男频衍生小说,一定不要错过三只格格写的一本连载小说《重回1958,何雨柱的闲逸人生》,目前这本书已更新109167字,这本书的主角是何雨柱。

重回1958,何雨柱的闲逸人生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接下来的几天,何雨柱有条不紊地处理着西海的“收获”。他先是挑了两条肥美的鲫鱼和一条三斤多的草鱼,用草绳穿了,上班时直接带到了食堂。

“哟,何组长,这又是从西海弄来的?”马华看着活蹦乱跳的鱼,好奇地问。

“嗯,休息日去碰碰运气。”何雨柱含糊地应了一声,随即压低声音对马华说,“去,把这条草鱼给李厂长送办公室去,就说我的一点心意,感谢领导平时的关照。小心点,别让人看见。”

马华会意,拎着鱼赶紧去了。

剩下的两条鲫鱼,何雨柱中午亲自下厨,做了一锅奶白浓郁的鲫鱼豆腐汤,给食堂众人改善伙食,自然也赢得了不少好评。王主任喝着鲜美的鱼汤,对何雨柱更是满意。

下午,李副厂长的秘书悄悄来后厨传话,让何雨柱有空去厂长办公室一趟。

何雨柱心知肚明,收拾了一下便过去了。

李副厂长办公室门虚掩着,他敲了敲门进去。李副厂长正端着茶杯,见他进来,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雨柱来了,坐。”

“厂长,您找我?”

“嗯,那鱼,不错,很鲜。”李副厂长意有所指地说道,手指在办公桌上轻轻敲了敲,“以后要是还有这样的‘收获’,可以直接送到食堂小仓库,我跟采购科打声招呼,按市价折算,或者抵一部分食堂的采购款,都行。也算是给食堂改善伙食做贡献嘛。”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但何雨柱明白,这是李副厂长给他开了一条安全销货的渠道,而且价格肯定比外面零售只高不低,毕竟这里面也有李副厂长自己的好处。至于这鱼来路是否完全正当,李副厂长显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口腹之欲和实际利益。

“哎呦,那可太好了!谢谢厂长!”何雨柱立刻露出感激的神色,“我这人没啥别的爱好,就喜欢闲暇时去水边转转,以后要是有了收获,一定第一时间给食堂送来!”

“好,好!年轻人,有想法,会办事!”李副厂长满意地点点头,又勉励了几句。

从厂长办公室出来,何雨柱心中大定。一条稳定的、相对安全的出货渠道算是打通了。空间里那两百多斤鱼,有了去处,很快就能变成现金和票证。

但他并没有急于一次性出手。一来太过扎眼,二来他也需要留一部分作为自家改善生活和维持“钓鱼爱好者”人设的储备。他计划分批、少量地通过食堂渠道处理掉大部分鱼获。

解决了鱼的问题,何雨柱将目光投向了空间的另一项重要功能——种植。目前空间里只有最初收集到的一点玉米、小麦和白菜萝卜种子,种类太单一,远远无法发挥那片黑土地的最大价值。他需要更多、更丰富的种子,尤其是高产、耐储存的粮食作物,以及各种蔬菜瓜果的种子。

正规的种子站需要介绍信和计划,他弄不到。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去那个鱼龙混杂,充满机遇与风险的所在——鸽子市。

这天傍晚,何雨柱跟雨水说厂里晚上有任务,要晚点回来,叮嘱她锁好门。随后,他换上一身最破旧、毫不显眼的棉袄棉裤,脸上稍微抹了点灰,揣上这几天通过食堂卖鱼换来的二十块钱和一些零散粮票、工业券,趁着夜色,向城南那片有名的鸽子市摸去。

所谓的鸽子市,并非官方设立,而是在一些偏僻的街巷、桥洞下自发形成的黑市交易点,流动性很强。交易的东西五花八门,从粮食、肉类、鸡蛋、蔬菜,到各种票证、工业品、甚至一些来路不明的东西,都有交易。风险与机遇并存。

何雨柱七拐八绕,来到一条靠近城墙根的昏暗小巷。巷子口有人影晃动,警惕地打量着来往的行人。巷子深处,影影绰绰,偶尔有压低了的交谈声和手电筒一晃而过的光芒。

他深吸一口气,压了压帽檐,低着头走了进去。一股复杂的味道扑面而来——汗味、尘土味、以及各种食物、物品混杂的气味。

巷子两边,或蹲或站,散落着一些摊贩。没有人吆喝,交易都在悄无声息或极低的耳语中进行。有人面前摆着半袋粮食,有人拎着两只活鸡,有人面前放着几捆蔬菜,还有人面前摆着些旧衣服、旧家具、甚至是一些铜器、瓷器。

何雨柱目光锐利地扫过,重点寻找卖种子的。他看到有人在卖红薯,有人在卖土豆,这些都是可以切块种植的。但他更希望找到成包的、品种更多的种子。

他慢慢往里走,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穿着打满补丁棉袄的老农蹲在那里,面前铺着一块破布,上面零零散摆放着几个小纸包,旁边还有一个不大的布袋。

何雨柱心中一动,蹲了下来,压低声音问道:“老伯,卖的什么?”

老农抬起浑浊的眼睛,警惕地看了看他,又左右瞄了瞄,才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话小声说:“自家留的种。有点棒子(玉米)籽,有点麦种,还有点南瓜、豆角、黄瓜籽。”

何雨柱心中一喜,面上却不露声色:“怎么卖?”

“棒子籽一毛五一包,麦种一毛二,菜籽五分一包。布袋里是红薯,当粮当种都行,三毛一斤。”老农报出价格。

何雨柱看了看,纸包都不大,估计一包也就能种一小片地。但在鸽子市,能找到专门卖种子的已经不容易了。他假装犹豫了一下,说道:“老伯,您这几种子,我都要了。红薯也要五斤。能不能便宜点?”

老农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自己那点所剩无几的种子,似乎也想早点卖完回家,叹了口气:“成吧,总共给你算一块钱,再搭你几头蒜,也能种。”

何雨柱爽快地付了钱,用一个早就准备好的旧布口袋把种子和红薯、蒜头都装好,塞进怀里。

交易完成,他心中踏实了不少。有了这些,空间的作物种类能丰富不少。

他没有立刻离开,继续在鸽子市里转悠,想看看还能不能找到其他好东西。他看到有人偷偷交易细粮(大米、白面),价格高得吓人;有人卖鸡蛋,按个算钱;还有人神神秘秘地兜售一些票据。

在一个昏暗的拐角,他看到一個中年人面前摆着几个旧碗和一个小花瓶,看上去有些年头,但蒙着厚厚的灰尘,品相一般。何雨柱对古董了解不多,但想着空间未来可能需要容器,或者这些东西将来或许能升值,便蹲下来看了看。

“老哥,这碗怎么卖?”

中年人打量了他一下,伸出两根手指:“两块钱一个,随便挑。”

何雨柱拿起一个缺了口的青花碗看了看,摇摇头:“太贵了,还破了。”他又拿起那个看起来最完整、画着简单缠枝莲图案的小花瓶,“这个呢?”

“这个五块。”中年人道。

何雨柱假装嫌贵,放下花瓶起身要走。

“哎,别走啊兄弟,”中年人连忙拉住他,“诚心要,三块五拿走!”

何雨柱犹豫了一下,想着空间里堆粮食也需要家伙什,便掏出三块五毛钱,买下了那个小花瓶。他想着,就算不是古董,当个摆设或者容器也行。

怀里揣着种子和花瓶,何雨柱不敢多留,迅速离开了鸽子市。七拐八绕,确认没人跟踪后,才松了一口气,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回到四合院,已是夜深人静。他悄悄进屋,反锁好门。雨水早已睡熟。

他迫不及待地将意识沉入空间。先将买来的种子分类:玉米、小麦、南瓜、豆角、黄瓜,还有那几头蒜。他小心翼翼地在黑土地上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将种子播种下去,又用意念引來灵池水进行浇灌。看着那些种子落入肥沃的土壤,他仿佛看到了未来一片郁郁葱葱、硕果累累的景象。

接着,他拿起那个小花瓶,仔细看了看,依旧看不出什么名堂,便随手放在了空间里一个干燥的角落,和那个之前换来的清中期民窑青花碗放在了一起。

“种子的问题,算是初步解决了。”何雨柱看着空间里新开辟的几块田垄,心中充满了期待,“接下来,就是等待它们生长、收获。粮食、蔬菜,会越来越多。空间的储备会越来越充足。”

黑市初探,虽有风险,但收获颇丰。不仅找到了急需的种子,还初步见识了这个时代地下经济的冰山一角。这为他将来利用空间物资进行更大规模的交易,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随着空间产出的增加,他需要建立更稳定、更安全的交易渠道,也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比如古董鉴赏,比如如何更好地隐藏自己。

但此刻,他心满意足。看着空间里生机勃勃的幼苗和堆积的鱼获,感受着怀中换种子和花瓶剩下的十几块钱,他对未来的信心更加充足。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手握一个巨大的宝库。而如何将这个宝库的价值最大化,安全地转化为自己和妹妹幸福生活的保障,将是他接下来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黑市的这次初探,无疑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