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东方仙侠小说,倒走西游:师徒雨里再取经,正等待着你的探索。小说中的唐僧孙悟空角色,将带你进入一个充满惊喜和感动的世界。作者李南望的精心创作,使得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现在,这本小说已更新163967字,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
倒走西游:师徒雨里再取经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贞观二十三年,冬,申时。
马车碾过铺满落叶的山道,空气中忽然飘来一阵清甜的果香——远处的五庄观隐在云雾间,朱红色的山门泛着温润的光,观前的人参果树比十四年前更粗壮了,枝叶间挂着的人参果像婴儿般蜷缩着,在夕阳下泛着淡淡的金光。
“俺的亲娘哎!这不是人参果树吗?”八戒盯着树上的果子,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当年他偷果的糗事还历历在目,现在见了这满树的果子,还是忍不住心动,“师父,当年俺们偷了镇元子大仙的人参果,还推倒了果树,这次回来,大仙不会还记恨俺们吧?”
翠兰轻轻拽了拽他的袖子,小声提醒:“别乱说,当年是你们不对,这次回来正好跟大仙道歉,弥补过错。”她的目光落在观前的石凳上,上面摆着一壶茶和两个茶杯,像是早就有人在等他们。
沙僧握着降妖宝杖,眼神里满是敬畏——镇元子是地仙之祖,当年能原谅他们推倒果树,已是极大的宽容。“师父,镇元子大仙修为高深,想必早已放下过往。咱们这次来,不仅要道歉,更要问问这人参果背后的故事,说不定能悟到新的道理。”
唐僧整理了一下僧衣,指尖轻轻拂过袖上的灰尘。当年他只觉得人参果是“仙物”,却没深思镇元子为何如此珍视这棵果树,为何愿意用“人参果宴”招待他们这些“凡僧”。“走吧,该面对的总要面对。当年我们欠大仙一句郑重的道歉,这次一定要还。”
一、观前遇:茶香里的过往
刚到山门,就看见一个道童迎上来——是当年的清风,现在头发里掺了些银丝,却依旧眉目清秀。他看见唐僧,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躬身行礼:“见过唐僧师父。师父说,你们今日会来,让我在此等候。”
“镇元子大仙……还好吗?”唐僧的声音有些发颤,想起当年推倒果树时,镇元子虽怒却未伤他们性命,心里满是愧疚。
“师父很好,”清风笑着引他们往里走,“这十四年,师父一直在照料人参果树,还在观里开了学堂,教附近的村民读书识字,日子过得很清闲。”
走在观里的石板路上,更觉清幽。路边的竹林郁郁葱葱,石缝里长着不知名的小花,空气中的果香越来越浓。八戒忍不住问:“清风道童,当年俺们偷了人参果,还推倒了果树,大仙真的不怪俺们了?”
清风回头笑了笑:“师父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当年你们虽然犯了错,可后来悟空去南海请观音菩萨救活了果树,也算弥补了过错。师父早就不怪你们了,还常跟我们说,你们取经路上的坚持,很是难得。”
到了大殿前,镇元子正坐在石桌旁喝茶。他穿着一身青色道袍,须发皆白,却面色红润,眼神里满是平和——当年他是威严的地仙之祖,现在是温和的修行者。
“唐僧师父,别来无恙?”镇元子起身相迎,声音温和如春风。
“大仙,当年是我们不对,”唐僧躬身行礼,态度诚恳,“我们不该偷食人参果,更不该推倒您的果树,今日特来向您道歉。”
镇元子笑着摆手:“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坐吧,尝尝我新泡的茶,是用观后山泉煮的,配着人参果干,正好解乏。”
二、人参果语:因果里的深意
几人坐在石桌旁,清风端来一盘人参果干,果香四溢。八戒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甜香在嘴里散开,忍不住感叹:“还是当年的味道!大仙,这人参果到底有啥来历啊?您为啥这么珍视这棵果树?”
镇元子拿起一块果干,眼神里满是温柔:“这棵人参果树是天地初开时就有的灵根,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三千年才成熟,一万年才能吃一次。可我珍视它,不是因为它是‘仙物’,是因为它能让我看清‘因果’。”
“因果?”悟空皱了皱眉,“俺老孙当年只觉得偷果是‘因’,被您抓来是‘果’,可现在听您这么说,好像还有别的深意。”
“是啊,”镇元子喝了口茶,缓缓道来,“当年你们偷果,是‘因’;推倒果树,是‘恶因’;悟空去请观音菩萨救活果树,是‘善因’;我原谅你们,是‘善果’。这世间的事,从来都是‘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就像这人参果树,你用心照料它,它就会结出甜美的果子;你伤害它,它就会枯萎,让你失去它。”
沙僧点了点头,想起当年在流沙河吃人的“恶因”,导致后来被观音菩萨点化才得以赎罪的“果”:“大仙说得对。俺当年在流沙河,种了不少‘恶因’,后来跟着师父取经,种‘善因’,才得到了‘善果’。现在想来,人生就是不断种因得果的过程。”
翠兰看着树上的人参果,轻声说:“大仙,那您开办学堂,教村民读书识字,也是在种‘善因’吧?”
“是啊,”镇元子笑着点头,“村民们有了知识,就能明辨是非,就能过上好日子,这就是‘善果’。我种的‘因’,不仅能让我自己修行,还能帮到别人,这比吃人参果更有意义。”
三、学堂暖:善因里的人间
当天下午,镇元子带他们去了观里的学堂。学堂里坐着十几个孩子,都穿着粗布衣裳,却坐得笔直,手里拿着毛笔,认真地跟着道童读书。一个小女孩看见翠兰,笑着跑过来:“姐姐,你是谁呀?你长得真好看!”
翠兰蹲下身,摸了摸小女孩的头:“我叫翠兰,是跟唐僧师父来的。你叫什么名字?喜欢读书吗?”
“我叫灵儿,”小女孩笑着说,“喜欢!先生教我们读书,还教我们种庄稼,说以后我们能当大官,帮村民们做事!”
镇元子看着孩子们,眼里满是欣慰:“这些孩子都是附近村里的,家里穷,没钱上学。我开办学堂,就是想让他们有机会读书,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当年我修行时,总觉得‘成仙’才是最终目标,现在才知道,帮别人过上好日子,才是真正的‘修行’。”
八戒走到一个小男孩身边,看着他写的字:“你这字写得真好!俺老猪当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现在跟着师父,也认识了几个字。你要好好读书,以后帮村民们做事,别像俺当年那样调皮。”
小男孩笑着点头:“叔叔,我会的!先生说,读书能让人明事理,我以后要当像唐僧师父那样的好人,帮很多很多人。”
悟空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俺老孙以前觉得,打妖怪、闹天宫才是‘厉害’,现在才知道,教孩子读书、帮村民过上好日子,才是真厉害。以后俺老孙要是有机会,也要帮孩子们建学堂,让他们都能读书。”
四、果树下悟:得失里的从容
在五庄观住了四天,师徒几人帮着道童照料人参果树,给果树浇水、施肥,还帮学堂的孩子们修理桌椅,教他们写字。翠兰则和道童一起,用人参果干做了很多点心,分给孩子们和附近的村民。
离开的前一天晚上,镇元子在人参果树下摆了宴席。月光洒在果树上,果子泛着淡淡的金光,很是温柔。桌子上摆着人参果宴,还有村民们送来的蔬菜和粮食,清风和学堂的孩子们也来了,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像一家人一样。
“唐僧师父,我敬您一杯。”镇元子举起酒杯,“谢谢你当年让悟空救活了人参果树,也谢谢你今日来此,让我看到了你们的成长。这十四年,你们变了很多,从当年的‘冲动’,变成了现在的‘从容’,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唐僧举起茶杯,和镇元子碰了碰:“大仙,该说谢谢的是我们。是您让我们明白了‘因果’的深意,让我们知道,‘修行’不是为了自己成仙,是为了帮别人过上好日子。当年我们偷果、推树,是‘失’;现在我们帮村民、教孩子,是‘得’,这‘得失’之间,我们学到了很多。”
悟空啃着人参果,含糊地说:“俺老孙以前觉得,‘得’就是打赢妖怪、拿到真经,现在才知道,‘得’是帮别人解决困难,是看到孩子们的笑容。以后俺老孙再也不冲动了,会像大仙一样,用‘从容’面对一切。”
沙僧点头:“大师兄说得对。人生就像这人参果树,有结果的时候,也有枯萎的时候;有‘得’的时候,也有‘失’的时候。重要的不是你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是你在‘得失’之间,有没有学到东西,有没有帮到别人。”
翠兰靠在八戒身边,手里拿着一块人参果点心,递给镇元子:“大仙,您尝尝,这是我用人参果干做的点心,比当年的人参果宴更甜。以后您要是想吃,就去高老庄找我,我给您做很多很多。”
镇元子接过点心,咬了一口,甜香在嘴里散开,心里满是温暖:“好,我一定去。翠兰姑娘,谢谢你,让我明白了,‘人间的温暖’比‘仙物’更珍贵。这世间的修行,从来都不在天上,而在人间。”
五、辞观悟:因果循环,善念永存
第二天清晨,镇元子、清风和学堂的孩子们都来送他们。镇元子递给唐僧一个锦盒,里面装着几颗人参果干:“师父,这是我亲手晒的人参果干,能安神补气,你路上带着,累了就吃一点。以后要是有机会,就来五庄观看看,人参果树永远欢迎你们。”
清风递给悟空一把桃木剑:“孙大圣,这把剑是用观里的桃木做的,能驱邪避灾,你带着,以后遇到妖怪,就能用它保护自己和师父。”
孩子们则递给翠兰一束野花,花束里还夹着一张纸条,上面是孩子们歪歪扭扭的字:“翠兰姐姐,谢谢你给我们做的点心,我们会好好读书,以后帮很多很多人。”
唐僧接过锦盒,躬身行礼:“多谢大仙,多谢孩子们。我们会常回来的,看看人参果树,看看学堂的孩子们。”
马车驶离五庄观时,镇元子和孩子们还在挥手。悟空坐在车辕上,手里拿着清风送的桃木剑,阳光照在剑上,泛着淡淡的光。他想起当年偷果、推树的场景,想起现在镇元子的笑容,忽然觉得,“因果”从来都不是“惩罚”,而是“指引”——它指引你在犯错后改正,在迷茫时找到方向,在成长中学会善良。
沙僧坐在车厢里,手里拿着人参果干,咬了一口,甜香在嘴里散开。他想起当年在流沙河的“恶因”,想起现在的“善果”,忽然觉得,人生就是一场“因果循环”,你种下的每一颗“善念”,都会在未来长成“善果”;你犯下的每一个“过错”,只要肯改正,也能变成“成长的养分”。
唐僧坐在车厢最里面,手里拿着他的“新文牒”,在上面写下:“五庄观一行,悟‘因果循环,善恶有报;得失从容,方为修行’。镇元子显地仙之智,明‘人间修行’之贵;悟空弃冲动之念,得‘从容’之心;八戒、沙僧、翠兰各有所悟,皆明‘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此乃‘内在真经’之第八页,往后之路,当以善念种因,以从容待果。”
写完,他放下笔,看向窗外。五庄观的人参果树还在远处闪着金光,孩子们的笑容还在心里荡。他知道,下一站,他们要去白虎岭——那里有悟空当年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有村民们对妖怪的恐惧,也有他们新的悟。
马车继续往前走,清风拂过车厢,带着人参果的甜香,暖得让人心里发甜。他们知道,白虎岭还有更多的故事等着他们——有悟空的过往,有村民的期待,有新的挑战。而这一切,都是他们“归程即起点”的路上,最珍贵的风景。
路还长,悟还多,可他们不怕。因为他们有彼此,有真心,有永不放弃的初心,有敢于面对因果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