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小说《余生解铃人》的主角是陈宇林晓雨,一个充满个性和魅力的角色。作者“莲似火”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本书目前连载,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余生解铃人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余生解铃人》第 1 章:公园长椅上的秘密代码
**
林晓雨的指甲深深掐进文件夹边缘时,塑料壳子发出细弱的 “咯吱” 声,像极了她此刻的心跳。办公室中央空调的冷风正对着后颈吹,可后背还是沁出了一层黏汗,把雪纺衬衫洇出不规则的深色斑块。
“小林啊,这份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模型怎么跟上周部门会议定的方向偏差这么大?” 王涛把文件夹往桌上一摔,金属桌沿磕出清脆的响。他指尖在报告上戳出一个个白印,镀金袖扣随着动作在日光灯下闪得人眼晕,“我昨天特意跟你强调三次,要突出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你这密密麻麻的一线城市数据是给谁看?给你自己加绩效呢?”
林晓雨张了张嘴,喉咙像被空调滤网的灰尘堵住。这份报告她熬了三个通宵,光是核对各省统计局的季度数据就耗掉两个周末。上周会议记录里明明白白写着 “重点分析新一线及省会城市消费特征”,王涛当时还拍着桌子说 “年轻人就要有突破常规的勇气”。
“王经理,我这里有会议录音……”
“录音?” 王涛突然拔高声调,隔间里敲键盘的声音齐刷刷停了。他嘴角撇出个嘲讽的弧度,伸手把报告掀得哗哗响,“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上班带录音笔,是准备给公司做纪实文学呢?我看你不是来做市场的,是来当侦探的吧?”
隔壁工位的张姐偷偷转了转椅子,假装整理文件的手却在发抖。林晓雨看见她电脑屏幕上还停留在自己昨天分享的数据分析模板页面 —— 那是她熬夜整理的私货,特意标注了 “新手友好版”。
“不是的王经理,我只是想确认一下……”
“确认什么?确认我这个部门经理不如你懂业务?” 王涛猛地把椅子往后一推,滚轮碾过地板的声音像指甲刮玻璃,“这份报告今天下班前重写,明早九点我要在办公桌上看到新的。要是耽误了跟客户的晨会,你这个试用期考核…… 自己掂量着办。”
文件夹被他甩回桌面时,夹在里面的 U 盘 “啪嗒” 掉出来,滚到办公桌腿旁。林晓雨弯腰去捡,视线扫过王涛锃亮的鳄鱼皮鞋,鞋尖沾着块新鲜的口香糖 —— 上周她放在茶水间的限量版薄荷糖,今天早上刚发现罐子空了。
隔间里重新响起键盘声,却都带着小心翼翼的滞涩。林晓雨捏着 U 盘站起来,发现全部门的人都在屏幕后面用余光偷瞄。张姐的聊天窗口还没关严,她瞥见 “王扒皮又开始了” 几个字一闪而过,随即被迅速撤回。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妈妈发来的语音:“小雨啊,你王阿姨说她儿子单位在招会计,要不你考虑考虑?女孩子做市场跑东跑西的,哪有坐办公室安稳……”
林晓雨盯着屏幕上跳跃的波浪线,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入职那天,自己特意穿了新买的米白色西装套裙,站在公司楼下的玻璃幕墙前自拍发朋友圈,配文是 “从此也是为梦想早起的打工人”。点赞列表里,王涛的头像是只咧嘴笑的柴犬,当时还评论了句 “欢迎加入,一起搞事情”。
搞事情?现在看来,是一起被搞吧。
她抓起桌上的保温杯,假装去茶水间透气。路过王涛办公室时,听见里面传来压低的笑声:“李总放心,那份方案我已经让小林重新做了,保证贴合你们的需求…… 对,年轻人嘛,多锻炼锻炼总是好的。”
保温瓶盖没拧紧,刚走到消防通道门口就 “哐当” 掉在地上。不锈钢内胆撞出的闷响里,林晓雨听见自己胸腔里炸开的轰鸣 —— 那份方案,明明是她熬了两个通宵做的竞品分析,上周王涛还拿着它在部门会议上宣称是 “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
楼梯间的窗户正对着街心公园,几棵老槐树枝繁叶茂,像把巨大的绿伞罩着底下的长椅。林晓雨突然想起大学时在图书馆看到的句子:当生活给你泼冷水,不如找个有树荫的地方歇会儿。
她抓起包冲出安全通道,高跟鞋在大理石地面敲出仓皇的节奏。前台小姑娘抬头看了她一眼,欲言又止的表情里藏着同情 —— 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她在王涛发完火后逃离办公室了。
公园入口的自动喷水装置正在工作,细密的水珠在阳光下织出彩虹。穿校服的小孩举着棉花糖跑过,糖渣掉在林晓雨的帆布包上,黏成透明的小点。她找了张背对写字楼的长椅坐下,刚掏出手机想搜 “被领导抢功劳怎么办”,就听见隔壁长椅传来中气十足的对话。
“老张你那血压计该换了,昨天测的数值跟过山车似的,当心哪天直接给你整出个‘社会性死亡’现场。” 穿碎花衬衫的老太太往嘴里扔了颗薄荷糖,糖纸在指间转得飞快,“上次在社区医院,你非说护士小姐姐的操作有问题,结果人姑娘掏出执业证,你脸都绿了。”
“你懂个啥,” 戴老花镜的老头把报纸往腿上一拍,露出胳膊上印着 “退休老干部活动中心” 的半袖,“我那是质疑流程,不是质疑人。想当年我在人事部当总监的时候,就凭她那手法,试用期都过不了。”
“哟,张总监又开始忆往昔峥嵘岁月了?” 穿灰色中山装的老爷子慢悠悠转着核桃,核桃壳摩擦的 “沙沙” 声里带着笑意,“那你倒是给分析分析,刚才过去那小伙子,是不是又被老板 PUA 了?看他那垂头丧气的样,活像被雨打蔫的向日葵。”
林晓雨的耳朵瞬间竖了起来。她偷偷往那边瞥了眼,三个老人呈品字形坐在长椅上,脚边放着各自的装备:老太太的帆布包里露出半截广场舞扇子,老头的保温杯印着 “光荣退休” 四个金字,中山装老爷子的小马扎上还绑着个收音机,正低声播放着评书。
“这你可问对人了。” 张老头推了推下滑的眼镜,开始专业分析,“步伐频率快但步幅小,说明内心焦虑;右手一直攥着公文包带,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衬衫第三颗扣子没系,领口歪斜,典型的长期被打压导致的自我放弃 —— 小伙子,我赌五块钱,他老板肯定是个‘画饼大师’。”
“我赌十块,是抢功劳专业户。” 老太太嘬着薄荷糖,声音含混不清,“你看他刚才在公交站摔文件夹那下,跟我家那不争气的女婿一个样 —— 方案被领导换了名字,回家就拿文件夹撒气。”
中山装老爷子没说话,只是把收音机音量调小了些。风吹过槐树叶,影子在他脸上晃出斑驳的光斑,林晓雨突然发现他左手无名指上有道很深的疤痕,像被什么东西勒过。
“那要是遇到这种情况,该咋办啊?” 林晓雨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才惊觉自己已经站了起来。三个老人同时转头看她,眼神里没有惊讶,反倒有种 “就等你这句话” 的默契。
老太太往旁边挪了挪,拍了拍长椅空位:“来,姑娘坐。看你这眼圈黑的,跟熊猫似的,昨晚又‘肝’方案了?”
“肝” 这个字用得太精准,林晓雨的鼻子突然一酸。她在老太太身边坐下,刚想开口说点什么,就看见张老头从随身的布袋里掏出个搪瓷缸,里面泡着胖大海,还冒着热气。
“先润润嗓子,” 老头把缸子递过来,杯沿印着模糊的 “为人民服务”,“年轻人火气旺,别动不动就哭鼻子。当年我手下有个小姑娘,被副总监抢了三次方案,最后照样把那老小子怼得找不着北。”
林晓雨捧着温热的搪瓷缸,听老太太絮絮叨叨地问细节。她从上周的市场分析会说到王涛突然变卦的要求,从消失的薄荷糖讲到办公室里假装忙碌的同事,越说越觉得委屈,声音里的哭腔藏都藏不住。
“这不就是典型的‘职场吸血鬼’吗?” 老太太听完一拍大腿,碎花衬衫上的亮片跟着晃,“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抢别人的纸。这种人我见多了,表面上跟你称兄道弟,背地里给你捅刀子,捅完还得说‘这是为你好’。”
“关键是证据链。” 张老头突然插话,手指在膝盖上敲出规律的点,“会议纪要、聊天记录、邮件往来,这些都是‘呈堂证供’。你那个会议录音,有没有备份?”
林晓雨点点头:“存云盘里了,还设了密码。”
“聪明。” 中山装老爷子终于开口,声音带着点沙哑,“但光有录音不够。他既然敢抢你的方案,肯定早就想好了退路。这种人就像泥鳅,滑得很,得找个硬钩子才能钓上来。”
“硬钩子?” 林晓雨没明白。
“就是他的软肋。” 老太太神秘兮兮地凑近,压低声音,“比如王经理有没有什么怕被人知道的小秘密?比如…… 偷偷接私活?或者跟哪个供应商走得特别近?”
这个问题像道闪电劈进林晓雨的脑子。她突然想起上个月团建,王涛喝多了吹嘘自己 “门路广”,说能拿到内部价的进口投影仪。当时有同事开玩笑问他是不是认识品牌方,他含糊其辞地岔开了话题。
“我…… 我好像有点头绪了。” 她攥紧搪瓷缸,掌心的温度烫得人清醒。
“那就去‘挖坟’。” 张老头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但记住,别打草惊蛇。年轻人沉不住气,总想着一下子把牌打光,结果往往是自己先输光筹码。”
收音机突然发出一阵奇怪的 “滋滋” 声,像是信号中断。中山装老爷子低头调了调频率,评书声重新响起,但林晓雨注意到,他转核桃的手指停顿了三秒,敲了敲自己的膝盖。
几乎是同时,张老头站起来说:“时候不早了,我得去接孙子放学。” 老太太也跟着起身,帆布包甩到肩上时,扇子柄露出个红绸带结。
“姑娘要是还有啥想不通的,” 老太太临走前塞给她颗薄荷糖,包装纸上印着只咧嘴笑的小熊,“明天这个点,还来这儿。记住,带上你的‘装备’。”
林晓雨捏着那颗薄荷糖,看着三个老人慢悠悠地走出公园。张老头和老太太走在前面,时不时拌两句嘴,中山装老爷子跟在后面,收音机里的评书声越来越远。走到门口时,他突然回头看了一眼,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两秒,转身消失在树影里。
风卷着槐树叶落在她腿上,林晓雨突然发现刚才坐的地方留着个浅浅的印记,像是有人用手指在灰扑扑的椅面上画了个铃铛。
*** 陈宇把烟头摁灭在矿泉水瓶里时,塑料瓶已经装了半瓶烟灰。蹲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后墙根快俩小时,牛仔裤膝盖处磨出了毛边,可采访本上还是只有寥寥几行字。
“小宇啊,这案子你别追了。” 主编的语音在手机里嗡嗡作响,“那几个孩子家长背景不简单,昨天已经有人打电话到台长办公室‘打招呼’了。你一个刚转正的记者,别给自己找不痛快。”
陈宇对着瓶口哈了口气,玻璃上瞬间蒙上白雾。上周接到线报,说青藤市几个中学的学生在搞 “校园贷中介”,把同学的身份证拿去借高利贷,抽成高达三成。他暗访了三天,好不容易联系上一个愿意爆料的女生,结果昨天约好见面,对方却突然失联,微信被拉黑,电话也成了空号。
“张哥,那女生说有人威胁她,要是敢说出去,就让她在学校待不下去。” 陈宇捏着采访本,纸页边缘被汗水浸得发皱,“这不是简单的校园贷,背后肯定有成年人操纵。”
“成年人?你有证据吗?” 主编的声音透着疲惫,“昨天 police 那边也来过电话,说已经介入调查,让媒体不要添乱。小宇,咱们是地方台,不是央视焦点访谈,别总想着搞个大新闻。”
电话那头传来其他编辑的哄笑声,隐约能听见 “新人就是热血上头”“不知天高地厚” 之类的话。陈宇挂了电话,把手机揣回兜里,指腹摸到冰凉的金属外壳 —— 那是去年获得 “年度新锐记者” 时发的奖品,刻着 “铁肩担道义” 五个字,现在看来像个笑话。
他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决定再去公园碰碰运气。上周跟踪那个失联女生时,看见她跟一个穿校服的男生在公园长椅上说过话,说不定能找到点线索。
傍晚的公园挤满了人,广场舞的音乐震得地面发颤。陈宇沿着湖边慢慢走,目光扫过一张张长椅。遛狗的大妈、打太极的大爷、谈恋爱的小年轻…… 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寻常的表情,仿佛他追查的那些阴暗角落根本不存在。
走到槐树林附近时,他突然停住脚步。三个老人正从里面走出来,穿中山装的老爷子走在最后,手里转着核桃,步伐不快却很稳。陈宇的职业病让他下意识地观察 —— 老爷子的左手小指微微弯曲,像是受过伤;张老头的帆布包侧面有个不起眼的破洞,露出里面深色的绒布;穿碎花衬衫的老太太走路时右脚有点跛,但上台阶却异常利索。
更奇怪的是他们的互动。走到岔路口时,老太太突然咳嗽了两声,张老头立刻停下脚步,说自己忘带老花镜了,要回去取。中山装老爷子没说话,只是往陈宇这边瞥了一眼,眼神像鹰隼似的锐利。
陈宇赶紧转身假装看湖里的锦鲤,耳朵却竖得老高。他听见张老头回去的脚步声停在槐树林里,接着是压低的对话,隐约有 “小姑娘”“证据”“王经理” 几个词飘过来。
等他再回头时,张老头已经跟了上来,手里多了副老花镜,镜框上还沾着片槐树叶。三个老人说了句 “明天见” 就各自分开,老太太往广场舞队伍走去,张老头拐进了旁边的菜市场,中山装老爷子则慢悠悠地朝公交站挪动。
陈宇犹豫了一下,悄悄跟在中山装老爷子后面。他注意到老人并没有真的去公交站,而是在街角的报刊亭前停了下来,买了份晚报。报刊亭老板递报纸时,手指在他手心快速敲了三下,老人点点头,转身进了旁边的小巷。
小巷深处传来 “吱呀” 的开门声,陈宇躲在电线杆后面探头看,只见老爷子推开一扇斑驳的木门,门楣上挂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刻着 “便民修鞋” 四个模糊的字。
就在这时,他看见一个穿白衬衫的姑娘从槐树林里走出来,手里攥着个文件夹,脸上的表情很奇怪,像是哭过又像是在笑。姑娘走到刚才老人坐过的长椅旁,蹲下身不知道在看什么,突然从口袋里掏出颗糖,剥开糖纸扔进嘴里,薄荷的清凉气息仿佛顺着风飘了过来。
陈宇掏出手机,对着姑娘的背影拍了张照。照片里,夕阳透过槐树叶在她身上洒下碎金似的光斑,长椅的灰面上,一个模糊的铃铛印记若隐若现。
他放大照片,突然发现姑娘脚边的地面上,有个用指甲划出的小小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