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都市日常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余生解铃人》?作者“莲似火”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陈宇林晓雨形象。本书目前连载,赶快加入书架吧!
余生解铃人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余生解铃人》第 10 章:传承里的新光
解铃坊的木门被新刷了层清漆,在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门楣上的 “解铃坊” 三个字被赵大爷重新描了遍,墨色里掺了点金粉,远远看去像镶了层金边。林晓雨踩着晨光进来时,正看见张老头在给画眉鸟换食,鸟食罐里的小米拌着蛋黄,香得连窗台上的太阳花都歪了歪脑袋。
“小林早啊,” 老太太系着新做的碎花围裙,正把刚蒸好的南瓜饼摆上桌,金黄的饼子上撒着白芝麻,像落了层星星,“快来尝尝,我新学的配方,放了蜂蜜,甜而不腻。”
林晓雨拿起块南瓜饼,烫得在手里来回倒腾,饼皮酥得掉渣,甜香混着南瓜的清甜味在舌尖炸开。她最近刚升了部门经理,办公桌上摆着解铃坊的合影,照片里的老人们笑得眼角堆成褶子,她和陈宇站在中间,青涩得像刚摘的果子。
“线上平台的求助量越来越多了,” 她翻着平板电脑上的记录,屏幕反光映在脸上,“昨天一天就有五十多条,从职场纠纷到家庭矛盾,啥问题都有。有个刚入职的小姑娘说,领导总让她帮着接孩子,拒绝了又怕被穿小鞋。”
陈宇扛着摄像机走进来,镜头上还沾着露水。他刚从城郊的孤儿院回来,拍了组孩子们画画的照片,准备发在解铃坊的公益账号上:“我觉得咱们得搞个‘经验库’,把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整理出来,分类归档。比如职场类、校园类、情感类,方便大家查阅。”
赵大爷把修好的皮鞋往架子上摆,鞋油擦得锃亮,能照见人影:“这主意不错。我年轻时办过的案子,有些经验现在还能用。就像这修鞋,不管是新鞋旧鞋,只要找到问题的根儿,总能修好。” 他说这话时,手指在鞋跟处敲了敲,那里藏着块不起眼的补丁,是用同色皮革一点点补上去的,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正说着,门口的风铃 “叮铃哐啷” 响起来,进来个背着画板的男生,牛仔裤膝盖处磨出了洞,帆布鞋上沾着颜料,像幅行走的抽象画。他把画夹往桌上一放,纸页翻动的声音里带着紧张:“我…… 我想请教个问题,我爸妈非要我考公务员,可我就想当画家,咋跟他们说啊?”
男生的画夹没关严,掉出张素描,画的是解铃坊的木门,风铃在纸上叮当作响似的。林晓雨捡起来时,发现画的角落签着个小小的 “磊” 字。
“张磊?” 她抬头时,男生的脸已经红透了,像熟透的西红柿,“你不是在准备专升本考试吗?”
张磊挠着头笑,耳尖红得能滴出血:“我考上啦,下个月就去艺术学院报到。这不是听说解铃坊需要人手,我想着课余时间过来帮帮忙,画画宣传画啥的,也算报答大家的恩情。”
赵大爷突然咳嗽起来,从口袋里掏手帕时,带出张照片,是赵阳穿着修鞋围裙的样子,身后的便民服务点挂着 “子承父业” 的锦旗。他把照片往张磊面前推:“好小子,有出息。正好咱这缺个画宣传画的,你就留下吧。”
*** 下午的阳光斜斜地切进解铃坊,在地上投下窗格的影子,像块拼布。林晓雨在整理 “经验库”,键盘敲得飞快,屏幕上 “职场生存指南” 的文档里,已经攒了二十多条妙计,有 “如何委婉拒绝领导的不合理要求”,还有 “同事抢功劳时该怎么办”,每条后面都标着案例来源。
“你看这条咋样?” 她把屏幕转向陈宇,“‘遇到领导画饼,就说自己对碳水过敏’,这是张姐提供的,她说上次王涛想让她免费加班,她就这么怼回去的,效果贼好。”
陈宇正给摄像机换电池,闻言笑得差点把电池掉地上:“这招够狠,建议加精。对了,上次那个被室友孤立的女生,给我发来了感谢信,说现在已经和室友和解了,还一起报名了志愿者社团。”
老太太端着水果进来,盘子里的葡萄紫得发亮,颗颗饱满得像要炸开:“我就说嘛,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年轻人之间哪有那么多深仇大恨,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说开了就好了。”
张老头的画眉鸟突然唱起歌来,调子是新学的《少年》,虽然跑调跑得没边,但听得人心里热乎乎的。他得意地晃着脑袋:“咋样?我教了三天就学会了,这鸟比某些年轻人还有悟性。”
门口的风铃又响了,这次进来的是群穿校服的学生,手里捧着面锦旗,红底金字写着 “青春引路人”。带头的女生正是上次被校园贷坑了的那个,现在剪了利落的短发,眼睛亮得像星星:“我们是来道谢的,还想申请加入解铃坊当志愿者,周末过来帮忙整理资料啥的。”
林晓雨看着孩子们朝气蓬勃的脸,突然觉得解铃坊像棵老槐树,不仅自己枝繁叶茂,还吸引了一群小鸟来筑巢。陈宇举着相机连拍,镜头里,老人们的白发和孩子们的笑脸交相辉映,像幅最动人的画。
*** 傍晚的霞光把解铃坊染成了橘红色,赵大爷在给新收的徒弟演示修鞋技巧。那是个脑瘫患儿,手脚不太灵便,但眼神格外专注,手指捏着针线时微微发抖,却一针一线缝得格外认真。
“慢点,别急,” 赵大爷握着他的手,动作放得极慢,“这针要从这里穿过去,像给鞋子打针一样,得找准位置。”
男孩的母亲站在门口,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之前总觉得孩子这辈子没啥指望了,是赵大爷主动找上门,说要教孩子门手艺,还帮着申请了残疾人补助。
“谢谢您,赵大爷,” 她抹着眼泪笑,“以前我总觉得天塌了,现在才明白,只要肯努力,啥坎儿都能过去。”
林晓雨和陈宇靠在门框上,看着这温暖的一幕。远处的广场舞音乐隐约传来,老太太正带着那群学生跳《最炫民族风》,张磊举着画板在旁边速写,笔下的场景活灵活现。
“你说,咱们老了会不会也像赵大爷他们这样?” 林晓雨的声音很轻,被晚风吹得飘飘忽忽。
陈宇把摄像机对准天边的晚霞,镜头里的云彩像团燃烧的火焰:“肯定会。到时候咱们就在解铃坊门口摆个茶摊,听年轻人讲他们的故事,给他们出出主意,就像现在这样。”
赵大爷似乎听见了他们的话,回头朝他们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晚霞的光。男孩终于把线缝好了,举着修好的鞋底欢呼,声音清脆得像风铃在唱歌。
*** 解铃坊的灯亮到深夜,南瓜饼的香味还在屋里弥漫。林晓雨把 “经验库” 的电子版上传到云端,设置了密码,只有解铃坊的成员才能访问。陈宇在剪辑今天拍的视频,背景音乐用了画眉鸟唱的《少年》,跑调的歌声里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
赵大爷在给赵阳打电话,声音放得很柔:“…… 便民服务点的生意挺好,周末你带孩子过来玩,让他看看爷爷是咋修鞋的…… 对,解铃坊这边也一切都好,有小林和小宇帮衬着,还有群年轻人来当志愿者,热闹得很。”
挂了电话,他看着墙上的合照,手指轻轻拂过每个人的脸。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照片上投下层银辉,像给这张承载着故事的照片镀了层保护膜。
“时候不早了,” 老太太把最后块南瓜饼塞进林晓雨手里,“明天还要忙呢,早点回去休息。”
林晓雨和陈宇并肩走在巷子里,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两条依偎在一起的藤蔓。解铃坊的灯光在身后亮着,像颗温暖的星子,照亮了回家的路。
“你看,” 陈宇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天边的星星,“那颗最亮的,像不像解铃坊的灯?”
林晓雨抬头望去,星星在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着光,真的像解铃坊的灯,温暖而坚定。她摸出颗薄荷糖放进嘴里,清凉的味道漫开来,带着点南瓜饼的甜味。
她知道,解铃坊的故事还会继续,就像这星星永远在天上亮着,就像那些温暖的传承永远不会熄灭。而她和陈宇,还有张磊,还有那群穿校服的学生,会带着老人们的智慧和善意,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给更多年轻的生命,带去光和希望。
远处的解铃坊,风铃又轻轻响了一声,像是在说:晚安,明天见。<|FCResponseEnd|>